炎热清颗粒
药品库 中医科 呼吸 炎热清颗粒
炎热清颗粒

规格:每袋装2g

国药准字Z20090376

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

(还有4个药企生产)

炎热清颗粒的说明书 更多»
【药品名称】:
炎热清颗粒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90376
【生产企业】:
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
【 成 分 】:
柴胡、黄芩、龙胆、栀子、石膏、知母、玄参、薄荷脑。
【 性 状 】: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颗粒;气香、味微甜、辛凉
炎热清颗粒的作用功效 更多»

解表清里,清热解毒。用于呼吸道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也可用于泌尿系统感染,胆道感染。

炎热清颗粒的用药指导 更多»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重症者服用量加倍,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炎热清颗粒的副作用 更多»

尚未明确。

炎热清颗粒的注意事项 更多»

1.寒证或虚证忌用。

2.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

专家视频 更多»
莲花清瘟颗粒是风寒感冒颗粒还是风热感冒颗粒?

李红梅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小儿清肺化痰颗粒的功效

曾科学 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莲花清瘟颗粒治疗什么感冒

邢艳利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连花清瘟颗粒会引起腹泻吗

方霖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炎热清颗粒孕妇能吃吗 更多»

张延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炎热清颗粒孕妇能吃。炎热清颗粒的作用是清热解毒,孕妇也可以吃,但毕竟孕妇体质特殊,在服药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还要考虑胎儿的安全。对于任何药物,使用都要非常谨慎,遵医嘱,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如果有孕妇禁用的说明就不能使用,平时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

炎热清颗粒小孩吃行吗 炎热清片的功效 炎热清颗粒和头孢能治疗什么 炎热清颗粒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专区 更多»
同厂家药品
药品
阿奇霉素颗粒

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

药品
硫酸软骨素滴眼液

用于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损伤等。

药品
硫酸软骨素钠

药品
小檗碱甲氧苄啶胶囊

本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

药品
肝浸膏

药品
胃膜素胶囊

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合作专家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自贡市第七医院

电话:0813-2400789 0813-4735040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五星街黄桷坪路123号

昆明国防路医院

电话: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一路39号

珠海方华医院

电话: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拱北粤华路144号

荣县人民医院

电话:0813-6289988(院办),0813-6289969(院总值班室), 0813-6289935(门卫)

地址:荣县旭阳镇荣州大道二段305号

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电话:0816-2333689(办公室) 0816-2307627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长虹大道中段167号

自贡市第七人民医院

电话:0813-2400789

地址:自贡市五星街黄桷坪路123号

相关手术 更多»
相关检查 更多»
药品
肺和胸膜检查

肺和胸膜检查主要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来进行初步了解胸部情况。

药品
胸部检查

胸部检查项目包括胸部的体表标志、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肺和胸膜检查、心脏检查、血管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部分呼吸系统、乳房、胸壁等病变。

药品
白细胞五项分类

白细胞是人体血液中较为重要的血细胞,属于人体的防御卫士,它能将侵入人体的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杀死、吞噬、分解,并清出体外。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五类,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许多具体指标的细小变化均有着重要意义。而白细胞五项分类就是在进行血常规时,分别检测五类白细胞的数量以及比例,能够使得整个检查更加准确,更加方便医生做出明确的诊断。

药品
痰液涂片检查

此项检查属于痰液一般性状检查的内容之一,将患者的痰液制备成薄涂片,在黑色的背景下或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痰液内有无异物。对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还可初步筛选细菌种类,详见痰液细菌涂片检查的内容。

药品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主要分布于肺部、乳腺、膀胱、大肠等部位,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药品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NIT)可作为尿常规中的一项检查,泌尿系统中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将尿中的蛋白质代谢产物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通过测定尿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快速了解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情况。在检查结果上,可以与白细胞互相印证,但尿液中的亚硝酸盐可受较多因素影响,如食用腌制食物,需要注意非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