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达卡巴嗪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注射用达卡巴嗪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规格

0.1g(按C6H10N6O计)

100万IU/支
生产企业

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2026231

国药准字S19980081
说明
适应症

本品主治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和霍奇金病等。亦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可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等)、尖锐湿疣、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爱滋病相关性卡波济氏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疾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注射用达卡巴嗪应临用前现配,2小时内用完:取2.5~6mg/kg或200~400mg/m2,用生理盐水10~15ml,溶解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30分钟以上滴完,一日一次,连用5~10日为1疗程,一般间歇3~6周重复给药。单次大剂量:650~1450mg/m2,每4~6周1次。

静脉注射:一次200mg/m2,一日一次,连用5日,每3~4周重复给药。

本品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病灶内注射。用1一2m1无菌注射用水完全溶解后使用。1.慢性乙型肝炎:推荐剂量为每次300-500万国际单位(IU),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3-6个月为一个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2.慢性丙型肝炎:推荐剂量为每次300-500万国际单位(IU),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3-6个月为一个疗程,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3.尖锐湿疣:推荐剂量为每次100-300万国际单位(IU),每周隔日注射三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4.毛细胞白血病:推荐剂量为每次300万国际单位(IU),每周隔日注射三次,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通常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表现出疗效,其后可进行间歇治疗,使病情长期缓解。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推荐剂量为每日注射300-900万国际单位(IU),治疗三个月,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剂量。血象缓解后可进行维持治疗,隔日注射一次,9-10个月后细胞遗传学指标可有缓解。

副作用

1、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于给药后16—20日,白细胞最低见于给药后21—25日,血小板减少发生于给药后16日。

2、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一般发生于给药后1—12

小时,偶有粘膜炎。

3、偶有流感样综合征,发生于给药后7日,持续1—3周,也可有百部麻

木、脱发。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热、寒颤、乏力、头痛、肌肉酸痛、厌食等类似流感样症状,加服解热镇痛药物(扑热息痛等)可以减轻或消除这些症状。这些症状也可随着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剂量而缓解。常见的血液学指标异常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转氨酶增高。

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对干扰素α 2b或本制剂其它成份有过敏史的患者,以及严重的肝、肾及骨髓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忌用本品。

成分

达卡巴嗪。

重组人干扰素α2b,人血白蛋白。

性状

本品为类白色或略带微红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遇光或热易变红,在水中不稳定,放置后溶液变浅红色。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无肉眼可见的不溶物。

注意事项

1、因本品对光和热极不稳定,需临时配置,溶解后立即注射。并尽量避光。

2、对诊断的干扰: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尿素氮、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暂时性升高。

3、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禁用本品,用药期间禁止活病毒疫苗接种。

4、肝肾功能损害、感染患者慎用本品。

5、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清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

1.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

2.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常出现在用药的初期,多为一过性和可逆性反应;如发生中等程度至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考虑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直至停止使用本品。

3.由于没有资料表明给妊娠期妇女使用本品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只有当用药对母体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险时方可使用本品。详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