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非诺贝特胶囊

规格

0.1g

0.1g
生产企业

永信药品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双新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9990212

国药准字H20045203
说明
适应症

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肌梗塞、暂时性脑缺血或中风发生。

供成人使用用于治疗成人饮食控制疗法效果不理想的高胆固醇血症,内源性高甘油三脂血症,单纯型和混合型。特别是饮食控制后血中胆固醇仍然持续升高,或是有其他并发的危险因素时。在服药过程中应继续控制饮食。目前,尚无长期临床对照研究证明非诺贝特在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的有效性。尚未证明非诺贝特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

用法用量

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一次0.1g(1粒),一日1次,或遵医嘱。

配合饮食控制,该药可长期服用,并应定期监测疗效。1.每日食用一粒,与餐同服。2.当胆固醇的水平正常时,建议减少剂量。3.肾功能受损患者;轻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建议从较小的起始剂量开始使用,然后根据对肾功能和血脂的影响,进行剂量调整。

副作用

1、较常见的不良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

2、少见的不良应: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支气管痉挛性过敏感反应,皮肤过後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发生率约有2%-15%。胃肠道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便秘最常见(约5%);皮疹(2%);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头痛、性欲丧失、阳萎、眩晕、失眠(约3%-4%);本品属氯贝丁酸衍生物,有可能引起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导致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发生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合并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并可导致肾衰,但较罕见;在患有肾病综合征及其它肾损害而导致血白蛋白减少的患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约1%);有使胆石增加的趋向,可引起胆囊疾病,乃至需要手术;在治疗初期可引起轻度至中度的血液学改变,如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和白细胞降低等;偶有血氨基转移酶增高,包括丙氨酸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禁忌

1、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消化道出血以及其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禁用;

2、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

3、对本品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或有过敏史者,尤其是出现哮喘、神经血管性水肿或休克的患者禁用。

对非诺贝特过敏者禁用;有胆囊疾病史、患胆石症的患者禁用,本品可增加胆固醇向胆汁的排泌,从而引起胆结石。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不明原因的肝功能持续异常的患者禁用修正非诺贝特胶囊。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

非诺贝特。

性状

本品为白色颗粒或肠溶衣小丸,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修正非诺贝特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颗粒。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但非绝对,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有过敏反应性疾患者慎用。

2、对诊断的干扰:

(1)长期一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阴性;

(2)可干扰尿酮体试验;

(3)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

(4)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本品干扰;

(5)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

(6)由于本品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剂量小到40mg/日也会影响血小板功能,但是临床上尚未见小剂量(<150mg/日)引起出血的报道;

(7)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μg/ml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

(8)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

(9)每天用量超过5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

(10)由于本品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

(11)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可得较低结果;

(12)由于本品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

3、下列情况应慎用:

(1)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

(3)痛风(本品可影响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4)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

(5)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6)肾功不全时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

(7)血小板减少者。

4、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本品对诊断有干扰,服用本品时血小板计数、血尿素氮、氨基转移酶、血钙可能增高;血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红素可能降低。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1.全血象及血小板计数;2.肝功能试验;3.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或低密度脂蛋白;4.血肌酸磷酸激酶。如果临床有可疑的肌病的症状(如肌痛、触痛、乏力等)或血肌酸磷酸激酶显著升高,则应停药。在治疗高血脂的同时,还需关注和治疗可引起高血脂的各种原发病,如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高血脂,如雌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和β阻滞剂等,停药后,则不再需要相应的抗高血脂治疗。饮食疗法始终是治疗高血脂的首要方法,加上锻炼和减轻体重等方式,都将优于任何形式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