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美罗培南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注射用美罗培南

克拉霉素缓释片

规格

0.5g

0.5g*4片
生产企业

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

辽源市百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93397

国药准字H20120012
说明
适应症

美罗培南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由单一或多种对美罗培南敏感的细菌引起的感染:肺炎(包括院内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妇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

经验性治疗,对成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可单独应用本品或联合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使用。

美罗培南单用或与其他抗微生物制剂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多重感染。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儿患者,目前尚无本品的使用经验。

适用于对克拉霉素敏感的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2.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窦炎等;3.皮肤及软组织的轻中度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丹毒等。

用法用量

用法:美罗培南静脉推注的时间应大于5分钟,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5~30分钟。美罗培南推注时,应使用无菌注射用水配制(每5ml含250mg本品),浓度约50mg/ml。

美罗培南可使用下列输液溶解:0.9%氯化钠注射液、5%或者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用量:成人:给药剂量和时间间隔应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推荐日剂量如下:

肺炎、尿路感染、妇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500mg,静脉滴注。

院内获得性肺炎、腹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合并感染、败血症的治疗,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1g,静脉滴注。

脑膜炎患者,推荐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g,静脉滴注或推注。

肾功能不全成人的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51ml/min病人按下面的规定减少剂量。

肌酐清除率(ml/min) 剂量(依据不同的感染类型) 时间间隔

26~50 1个推荐剂量 每12小时

10~25 1/2个推荐单位剂量 每12小时

10 1/2个推荐单位剂量 每24小时

注意:

配制好静脉点滴注射液后应立即使用,建议在15~30分钟之内完成给药。使用前,先将溶液振荡摇匀。如有特殊情况需放置,仅能用生理盐水溶解,室温下应于6小时内使用(本药溶液不可冷冻)。

口服,成人常用推荐剂量为每次一片(0.5g),每日一次。餐中服用。不要压碎或咀嚼本品。12岁以上儿童,同成人。12岁以下儿童,请使用其他适宜剂型的品种。在更为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增至每日一次,每次2片(1g)。治疗周期通常为7~14天。克拉霉素缓释片禁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克拉霉素片也许可以用于该患者群。肾功能中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为30~60ml/min)的患者,应将剂量减少50%,其最大剂量为每天服用1片(0.5g)本品。

副作用

感染

日本上市前的临床研究2683例中有47例(1.8%)出现不良反应,以及399例(14.9%)发生了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主要为ALT(GPT)升高(7.9%:203例/2573例)、AST(GOT)

升高(6.9%:178例/2573例)、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3.5%:82例/2345例)。

在日本进行的上市后使用情况调查中,调查总例数5242例中有567例(10.8%)出现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在内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ALT(GPT)升高(3.3%:174件)、AST(GOT)升高(3.0%:155件)等(截至再审查结束时)。

*在日本进行的增加儿童用法用量的临床试验中,52例中23例(44.2%)出现了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ALT(GPT)升高(26.9%:14例)、AST

(GOT)升高(17.3%:9例)等。

儿童的特定使用成绩调查的1210例中有173例(14.3%)出现了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在内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肝脏功能异常(6.0%:72件)、AST(GOT)升高(2.7%:33例)、ALT(GPT)升高(2.6%:31例)等。(截至再审查结束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截至批准前的日本国内临床试验(成人以及儿童)107例中有50例(46.7%),出现了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在内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肝功能疾病(9.3%:10例)、ALT(GPT)升高(8.4%:9例)、腹泻(6.5%:7例)、AST(GOT)升高(4.7%:5例)等。

(1).严重不良反应

1)过敏性休克(<0.1%)、速发过敏反应

注意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不舒服、口腔感觉异常、哮鸣、头晕、便意、耳鸣、发汗、全身潮红、血管性水肿、荨麻疹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急性肾衰等严重肾功能障碍(<0.1%)

定期检查肾功能,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3)暴发性肝炎(频率不明※ 1) ) 、肝功能疾病(0.1~<5%)、 黄疸(<0.1%)

可能出现暴发性肝炎等重症肝炎、肝功能疾病、黄疸,因此应进行密切观察如定期检查等,发现异常则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伴有血便的重症结肠炎例如假膜性结肠炎等(<0.1%)

密切观察,出现腹痛,颊繁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5)间质性肺炎,PIE综合征(<0.1%)

密切观察,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光片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6)惊厥、意识水平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0.1%)

密切观察,如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立即采取停药等适当措施。尤其肾脏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容易发生,所以此类患者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7) 中毒性表皮坏死 溶解(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0.1%)、眼粘膜皮肤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频率不明※ 1)

密切观察,如有此种症状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8)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频度不明※ 1)、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0.1%)

定期做血液检查,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9) 血栓性静脉炎(频率不明※ 1)

密切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其它不良反应

出现以下不良反应时,应根据需要采取降低剂量、停药等适当措施。

不良反应基于在日本进行的用于注册申请(包括追加适应症?用法用量申请)的临床试验以及上市后调查结果。

※1)为上市后的自发报告,故发生频度不详。

※2)出现这类异常症状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克拉霉素耐受性较好。曾有报道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包括:眩晕、头昏、焦虑、失眠、恶梦、耳鸣、干扰、定向障碍、幻觉、精神障碍和人格障碍。曾有一名双极障碍病史的患者在服用8g克拉霉素后,出现精神状态的改变,偏执狂行为,低钾血症和低氧血症。也曾有报道嗅觉改变,通常和味觉颠倒联系起来。曾报道了用药后听觉丧失,而停药后恢复的病例。其它副作用包括:头痛、关节痛、肌痛和变态反应,从风疹、轻度皮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到过敏反应和很少见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毒性皮坏死活离。如同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罕见报道服用克拉霉素后出现QT间期延长,心室纤颤和尖端扭转型室速。有报道克拉霉素同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似,服药后会出现肝功能障碍(一般为可逆性)包括:肝功的改变和胆汁凝积合并或不合并黄疸。肝功障碍可能很严重,但罕见肝功衰竭的报道。有报告表明服用大剂量克拉霉素可能产生胃肠道症状。伴随过量而产生的副作用应当采用洗胃和支持性措施。如同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血中克拉霉素水平不会受血透或腹膜透析的影响。其它副作用包括:恶心、消化不良、腹泻、呕吐、腹痛和感觉异常。口炎、舌炎、口腔念珠菌病和舌脱色也曾报道。曾报道散在病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很少有报道患者服药后出现血清肌酐增高,间质性肾炎和肾衰,胰腺炎和惊厥。假膜性喉炎在用药过程中少见,一旦发生,严重度不一,可能从轻度喉炎到威胁生命。早有病例报道低血糖,其中一些发生于与口服降糖成份或胰岛素同时服用时。有报道用克拉霉素治疗后牙齿变色。但牙齿变色一般经专业牙科清洁后可以消除。

禁忌

1.对本品成分及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2.使用丙戊酸的病人禁用。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由于本品剂量不能降至每日0.5g以下,因此它禁用于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的患者。克拉霉素缓释片禁止与下列药物合用:阿司咪唑、西沙必利、匹莫奇特和特非那定。

成分

化学名称:(一)-(4R,5S,6S)-3-[[3S,5S)-5-(二甲基胺酰基)-3-吡咯烷]硫]-6-[(1R)-1-羟乙基]-4-甲基-7-氧-1-氮杂双环[3.2.0]庚-2-烯-2-羧酸三水合物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7H25N3O5S·3H2O

分子量:437.51

辅料:无水碳酸钠

本品主要成份为克拉霉素,其化学名称为:6-O-甲基红霉素。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异形片,无臭、味苦。

注意事项

1.一般注意事项

(1)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或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则也可能对美罗培南出现过敏反应。本品与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样,极少报告出现过敏反应(但严重时可致死)。因此,在使用本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过去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索的过敏史。若对本药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

(2)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参考“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

(3)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加重肝功能障碍。

(4)老年患者,参考“老年用药”。

(5)进食不良的患者或非经口营养的患者、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有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状。

(6)有癫痫史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发生惊厥、意识水平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可能性增加。

(7)给药后第3~5天应特别注意观察皮疹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时,应采取改用其它药物等适当措施。连续给药时,也应随时观察不良反应。

(8)使用本药前未能确定细菌敏感性时,应在给药开始后第三天确定其对本药是否敏感,然后判断使用本药是否适当。当细菌对本药不敏感时,应立即改用其它药物。

(9)根据病人情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未确定病原菌便开始使用本药时,若数日内病情未见好转,应采取改用其它药物等适当措施。连续给药时,也应随时观察症状好转情况,不得随意长期给药。

(10)根据病人情况需连续给药7天以上时,应明确长期给药的理由,并密切观察是否有皮疹及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使用本药不得随意连续给药。

(11)因有时会出现AST(GOT)、ALT(GPT)升高,连续给药一周以上时,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对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

(12) 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仅对伴有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使用本药。

2) 观察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发热恢复后,应考虑停止给药。

3) 如能确认为肿瘤性发热?药物热等非感染性发热时,应迅速停止给药。

(13) 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因疾病本身的过程以及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容易发生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对实验室检查值的影响

(1)除用试纸检查外,对用班氏试剂、斐林溶液、屎糖试药丸做的尿糖检查,有时出现假阳性,应注意。

(2)直接库姆斯试验有时呈阳性,应注意。

(3)有时尿胆素原检查呈假阳性,应注意。

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可能导致轻度至危及生命的假膜性大肠炎。克拉霉素主要经肝脏排泄。因此,对肝功能受损患者给药时应慎重。对肾功能中至重度受损患者给予克拉霉素时也应小心。还应注意克拉霉素与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及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发生交叉耐药的可能性。β-内酰胺酶的产生应不影响克拉霉素的活性。注意:多数耐新青霉素Ⅰ和Ⅱ的菌株对克拉霉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