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呋替丁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拉呋替丁片

西咪替丁片

规格

10mg

0.2gx100片/瓶
生产企业

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

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61138

国药准字H51020771
说明
适应症

本品用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用法用量

成人口服,一次10mg(1片),一日2次。餐后或睡前服用。

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病理性高分泌状态,一次0.2~0.4g,一日4次,餐后及睡前服,或一次0.8g,睡前1次服。 2.预防溃疡复发,一次0.4g,睡前服。 3.肾功能不全患者用量减为一次0.2g,12小时1次。 4.老年患者用量酌减。 5.小儿:口服,一次按体重5~10mg/Kg,一日2~4次。

副作用

据日本报道在1287例研究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3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2例),22例出现实验室检查值异常。

(一)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1.肝功能损害:可能出现伴AST(GOT)、ALT(GPT)、r-GTP等升高的肝功能损害和黄疸症状。所以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对应的处理。

2.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有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早期症状:咽喉疼痛、全身倦怠、发热等)和血小板减少。一旦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给予相应的处理。

(二)可能出现的与其它H2受体阻滞药类似的严重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H2受体阻滞药可能引起休克、过敏样症状、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肾炎、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症、房室传导阻滞和不全收缩等。

(三)其它的不良反应:

可能出现下列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下述异常应给予相应地减量、停药等适当处理。

类别发生率

0.1-<5%

<0.1%

不详

过敏症状

皮疹、荨麻疹、瘙痒

血液

白细胞数增加

嗜酸性细胞数增加、白细胞数减少、红细胞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减少

Hb减低

肝脏

AST(GOT)、ALT(GPT)、A1-P、r-GTP、总胆红素升高

LDH、TTT升高

肾脏

尿蛋白异常

BUN升高

*精神神经系统

头痛、失眠、嗜睡

可逆性精神错乱、幻觉、眩晕

循环系统

心悸、发热感、潮热

消化系统

便秘

腹泻、大便硬结

恶心、呕吐、腹部膨胀感、食欲不振

其它

血清尿酸升高、Cl升高

月经延迟、血钠升高、血钾减低

乳房女性化

*其它H2受体阻滞药有痉挛出现的报道。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头晕、乏力、头痛和皮疹等。 2.本品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用药剂量较大(每日在1.6g以上)时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溢乳、性欲减退、阳痿、精子计数减少等,停药后即可消失。 3.本品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偶见精神紊乱,多见于老年、幼儿、重病患者,停药后48小时内能恢复。在治疗酗酒者的胃肠道合并症时,可出现震颤性谵妄,酷似戒酒综合征。 4.本品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发热、关节痛、肌痛、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肾炎、肝脏毒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禁忌

本品禁用于已知对本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

尚不明确。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拉呋替丁。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西咪替丁。其化学名称为:N’-甲基-N”-[2[[(5-甲基-1H-咪唑-4-基)甲基]硫代]乙基]-N-氰基胍。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本品为白色片或加有着色剂的淡蓝色或浅绿色片,或为薄膜衣片。

注意事项

下列患者慎用

1.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慎用;

2.老年患者、肝和肾功能损害患者(有加重症状的可能性)慎用;

3.透析患者慎用;

4.治疗前应证实胃溃疡为良性,用药后改善的胃溃疡症状并不排除胃癌的可能性。

1.癌性溃疡者,使用前应先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减退,对本品清除减少减慢,可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因此更易发生毒性反应,出现眩晕、谵妄等症状。 3.诊断的干扰:口服15分钟内胃液隐血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血液水杨酸浓度、血清肌酐、催乳素、氨基转移酶等浓度均可能升高;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则可能降低。 4.为避免肾毒性,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肾功能。 5.本品对骨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血象。 6.本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者极为相似,可用拟胆碱药毒扁豆碱治疗可改善症状。故应避免本品与中枢抗胆碱药同时使用,以防加重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7.下列情况应慎用: (1)严重心脏及呼吸系统疾患。 (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3)器质性脑病。 (4)肝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