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格列美脲片

消渴丸

规格

2mg

每10丸重2.5g(含格列本脲2.5mg)
生产企业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7672

国药准字Z44020045
说明
适应症

本品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锻炼未能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

本品滋肾养阴﹐益气生津。本品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2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喜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体倦无力,气短懒言等。

用法用量

1.起始剂量为每日1mg格列美脲片: (1)如果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应以该剂量维持治疗。 (2)如果不能满意控制代谢状况,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增加剂量,每隔1-2个星期,逐步增加剂量至每日2mg、3mg甚至4mg。 (3)只有个别情况每日口服格列美脲超过4mg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 (4)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6mg,在使用最大每日剂量的格列美脲片仍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的病人,必要的话可开始联合给予胰岛素治疗。 2.联合用药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 3.一般一天一次顿服即可,建议早餐前不久或者早餐中服用,若不吃早餐,则于第一次正餐前不久或者餐中服用,如漏服一次,不能以加大下次服药剂量来纠正。 4.以适量的水整片吞服: (1)如果病人每日1mg格列美脲即有低血糖反应,说明单纯饮食治疗即可能控制血糖。 (2)由于代谢控制的改善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关,治疗中格列美脲的需要量可能下降,因此为避免发生低血糖,必须考虑及时减小剂量或者停用格列美脲片。 (3)如果病人的体重、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或存在其它增加低血糖或高血糖危险的因素,也应考虑调整剂量。 5.从其它口服降糖药改用格列美脲片:当用格列美脲片代替其它口服降糖药时,应考虑先前使用药物的降糖强度和代谢的半衰期,某些情况下,尤其先前使用长半衰期的降糖药物(如氯磺丙脲),建议有数天的清洗期,以降低因药物累加作用引起低血糖反应的风险,推荐的起始剂量为每日1mg。

口服,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或遵医嘱。

副作用

1.低血糖:与其他抗糖尿病药物一样,服用那格列奈后,可观察到低血糖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出汗、发抖、头晕、食欲不振、心悸、恶心疲劳和无力。这些症状一般较轻且较易处理,如需要可进食碳水化合物。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出现低血糖症状,且证实血糖降低(血糖<3.3mmol/L的患者的比例为7.69%; 2.肝功能:极少患者出现肝酶增高,其程度较轻且为一过性,很少导致停药; 3.过敏:极少有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报道; 4.其他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头痛、轻微水肿以及乳酸、丙酮酸、尿酸、血清钾升高等。

文献报道主要为:

1. 低血糖反应,其诱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或药物剂量过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见[注意事项])。发生低血糖反应后,进食、饮糖水通常均可缓解。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对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能过量),则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2. 偶见药疹。

3. 偶见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4. 罕见脱发。

禁忌

1.已知对格列美脲有过敏史者禁用。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或不伴昏迷者禁用,这种情况应用胰岛素治疗。3.孕妇、分娩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

1. 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 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 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格列美脲。其化学名称为:1-[4-[2-(3-乙基-4-甲基-2-氧代-3-吡咯啉-1-甲酰胺基)-乙基]-苯磺酰]-3-(反式-4-甲基环己基)-脲。

本品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性状

格列美脲2.0 mg规格为绿色异型片。

本品为黑色的包衣浓缩丸;味甘、酸、微涩。

注意事项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运动和用药时间。2.治疗中应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严重者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对有创伤、术后,感染或发热病人应给与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代谢。3.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本品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含格列本脲。鉴于尚无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本复方制剂可以减低或消除其中格列本脲的不良反应,故罗列以下相关内容,以提示医生、患者在使用本品时予以关注。

1. 本品服用量应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起逐渐递增。每次服用量不超过10丸,每日不超过30丸;至疗效满意时,可逐渐减少每次服用量或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每日服用2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2. 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耐受差,对此类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密切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其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l?L (14o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

3. 本品不宜与其他磺脲类药物合用。

4. 本品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1) 抑制磺脲类药物由尿中排泄,如治疗痛风的丙磺舒、别嘌醇。

(2) 延迟磺脲类药物的代谢,如酒精,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氯霉素,抗真菌药咪康唑,抗凝药。磺脲类与酒精同服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头痛以及面部潮红(尤以使用氯磺丙脲时),与香豆素类抗凝剂合用时,开始二者血浆浓度皆升高,以后二者血浆浓度皆减少,故应按情况调整两药的用量。

(3) 促使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磺脲类药物分离出来,如水杨酸盐、贝特类降血脂药。

(4) 药物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酒精、水杨酸类、胍乙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

(5) 合用其他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岛素增敏剂。

(6)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阻碍肝糖酵解,同时又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

5. 本品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高血糖的发生:

(1) 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利福平。

(2)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拮抗磺脲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故也可致高血糖。

6. 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

7. 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者慎用。

8.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 补充葡萄糖: 轻者立即口服葡萄糖,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

(2) 胰升糖素治疗: 胰升糖素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且会再次出现低血糖,因此在注射后仍要补充葡萄糖或进食,需继续观察,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