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菊降压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珍菊降压片

氢氯噻嗪片

规格

0.25g*60片

25mg*100片(云鹏)
生产企业

吉林省东北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53152

国药准字H14020796
说明
适应症

敖喜珍菊降压片降压药,用于高血压症。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2.高血压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4.肾石症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1.成人常用量口服。(1)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2)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副作用

常见口干、倦怠、眩晕、便秘,较少见恶心、呕吐、头昏、体位性低血压等,偶见阳痿等性功能减退。长期应用可因水钠潴留而致下肢浮肿。其它可见头痛、嗜 睡、焦虑、抑郁、腮腺肿痛、心动过缓、眼刺痛、排尿困难、乳房胀大、皮疹等。少见:肌肉关节痛,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下肢痉挛,排尿困难,男性乳房发育,尿潴留,更少见有多梦、夜游症、烦躁不安、兴奋、幻视幻听、谵妄、雷诺 现象、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如传导紊乱、心律失常、乙醇过敏、发烧、短暂血糖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肝炎和腮腺炎等。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来烯胺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药。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9.降低降糖药的作用。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药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12.乌洛托品与本药合用,其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禁忌

1、对氢氯噻嗪、可乐定、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2、哺乳妇女禁用。

尚不明确。

成分

野菊花膏粉、珍珠层粉、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芦丁。

氢氯塞嗪。化学名:6-氯-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7-磺酰胺-1,1-二氧化物分子式:C7H8ClN3O4S2分子量:297.74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黄褐色;味苦。

本品为白色片。

注意事项

(1)长期用珍菊降压片由于液体潴留及血容量扩充,可产生耐药性,降压作用减弱,但加利尿剂可纠正。(2)治疗时突然停药或连续漏服数剂,可发生血压反跳性增高。多于12~48小时出现,可持续数天,其中5%~20%的病人伴有神经紧张、胸痛、失眠、脸 红、头痛、恶心、唾液增多、呕吐、手指颤动等症状。日剂量超过1.2mg或与受体阻滞剂合用时,突然停药后发生反跳性高血压的机多。因此,停药必须在 1~2周内逐渐减量,同时加以其他降压治疗。血压过高时可给二氮嗪或阻滞剂,或再用盐酸可乐定。若手术必须停药,应在术前4~6小时停药,术中静滴降 压药,术后复用盐酸可乐定。(3)为保证控制夜间血压,每天末次服药宜在睡前。(4)下列情况慎用珍菊降压片:脑血管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精神抑郁史、近期心肌梗死、雷诺病、慢性肾功能障碍、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低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时可使直接抗球蛋白(Coombs)实验弱阳性,尿儿茶酚胺和香草杏仁酸(VMA)排出减少。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反应。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3.下列情况慎用:(1)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2)糖尿病。(3)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4)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5)高钙血症。(6)低钠血症。(7)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8)胰腺炎。(9)交感神经切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