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40mg(按C28H36N4O2S·HCl计) |
25mgx48片 |
生产企业 |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H20191009 |
国药准字H31021286 |
说明 | ||
适应症 |
精神分裂症。 |
各种病因和症状表现的抑郁状态: 内源性、反应性、神经症性、器质性、隐匿性及更年期性抑郁。 与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碍伴随的抑郁。 由于早老、衰老、慢性疼痛状态、慢性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综合征。 反应性、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的抑郁性心境障碍,包括其相应的躯体表现,也见于儿童患者。 强迫综合征(强迫症) 其它适应症:恐怖症和惊恐发作,伴有发作性睡病的猝倒症,慢性疼痛状态、夜间遗尿(5岁以上,应首先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因)。 |
用法用量 |
一般成人的初始剂量为每次40mg,每日一次,初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根据症状可增加到每次80mg,每日一次。本品应与食物(至少350千卡)同服。 本品在中国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仅验证了最高剂量80mg/日的安全有效性,尚缺乏中国患者应用本品超过80mg/日剂量的安全有效性证据。 尚未在对照研究中明确鲁拉西酮超过6周的长期治疗有效性。因此,医生在选择使用鲁拉西酮进行较长时间治疗时,应定期对药物在患者中的长期有效性进行再评价。 中度(肌酐清除率:30-<50mL/min)和重度(肌酐清除率:<30mL/min)肾损害患者的初始剂量推荐为20mg/日。最大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一次。 中度(Child-Pugh评分=7-9)和重度(Child-Pugh评分=10-15)肝损伤患者的初始剂量推荐为20mg/日。中度肝损伤患者的最大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一次,重度肝损伤患者为每次40mg,每日一次。 与CYP3A4中效抑制剂(如地尔硫草)合用时,初始剂量应减半。最大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一次。 由于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可能会抑制CYP3A4而改变鲁拉西酮的浓度,服用鲁拉西酮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葡萄柚和葡萄柚汁。 与CYP3A4中效诱导剂合用时,可能有必要在与CYP3A4诱导剂治疗一段时间(7天或更长)后增加鲁拉西酮剂量。 |
在开始使用安拿芬尼进行治疗之前,应首先治疗可能存在的低钾血症(参见注意事项) 应根据不同的个体及患者的情况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原则上应尽可能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疗效,且慎重地增加剂量,特别是在治疗老年及青春期患者时,因其对安拿芬尼的反应比中间年龄的患者更强。 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QT间期延长和5-羟色胺中毒,建议依照推荐的剂量使用安拿芬尼,当同时服用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或其它5-羟色胺激活药物时,应慎重增加安拿芬尼的剂量。 在使用本品治疗期间,应严密地监视患者的疗效及药物耐受性。 抑郁症、强迫症和恐怖症:治疗初期:每次一片,每日2-3次。以后的剂量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逐渐增加,如在治疗第一周每隔二、三天增加25毫克,直到每日4-6片。详见说明书。 |
副作用 |
以下内容来自本品美国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信息,尚缺乏中国患者应用本品超过80mg/日量的安全有效性证据。 鲁拉西酮(20-160mg/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短期、安慰剂对照的上市前研究(n=1508)发现下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且至少是安慰剂组的两倍):嗜睡、静坐不能、锥体外系症状和恶心。 导致治疗中止的不良反应:总计9.5%(143/1508)的鲁拉西酮组患者和9.3% (66/708)的安慰剂组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鲁拉西酮组中没有观察到导致治疗中止的、发生率至少为2%且至少为安慰剂组两倍的不良反应。 接受鲁拉西酮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2%的不良反应:在急性治疗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治疗最长至6周)发生的与鲁拉西酮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到最接近的整数百分比)≥2%,且鲁拉西酮组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如下表所示。 |
不良反应常常是轻微的且呈一过性,继续治疗或减少用量时会消失。不良反应并不总是与血浆药物水平或剂量相关。常常难以将某些不良反应与抑郁症状(如:疲劳、睡眠障碍、激越、焦虑、便秘和口干)相区别。 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神经病学或精神病学反应,应停用安拿芬尼。 老年患者对安拿芬尼的抗胆碱能作用、神经病学及精神病学效应或其对心血管的影响特别敏感。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可能有所下降,因而在治疗剂量下就存在血浆浓度升高的危险性。 不良反应按发生频率分类:很常见≥10%;1%≤常见<10%;0.1%≤不常见<1%;0.01%≤罕见<0.1%;极罕见<0.01%,包括个案报道。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作用:很常见:嗜睡、疲劳、不安感、食欲增加。 常见: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幻觉(特别是老年患者及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焦虑状态、激越、睡眠障碍、躁狂、轻躁狂、攻击行为、记忆力受损、人格解体、抑郁加重、注意力受损、失眠、梦魇、呵欠。详见说明书。 |
禁忌 |
已知对鲁拉西酮或处方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服用鲁拉西酮后出现血管性水肿(参考【不良反应】》。 鲁拉西酮不应与CYP3A4强效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利托那韦、伏立康唑、米贝拉地尔等)和强效诱导剂(如:利福平、阿伐麦布、圣约翰草、苯妥英、卡马西平等)合用(参考【药物相互作用】)。 |
1 对于氯米帕明或该药中任何一种赋形剂过敏者、有与二苯扎西平组的三环类抗抑郁药交叉过敏者均禁用。 2 本品严禁与MAO(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包括使用本品的前后14天,禁止与选择性可逆的MAO-A抑制剂,如吗氯贝胺合用。 3 新近发生心肌梗塞者禁用。 4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者禁用。 |
成分 |
(3aR,AS,7R,7aS)-2-{(1R,2R)-2-[4-(1,2-苯并异噻唑-3-基)哌嗪-1-甲基]环已基甲基}六氢-4,7-亚甲基-2H-异吲噪-1,3-二酮盐酸盐 |
盐酸氯米帕明。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圆形薄膜衣片,单面刻有“L40”字样。 |
本品为浅黄色圆形双凸面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白色。 |
注意事项 |
痴呆相关精神病老年患者死亡率增加: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痴呆相关精神病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未批准鲁拉西酮用于痴呆相关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脑血管不良反应,包括痴呆相关精神病老年患者的中风:在患有痴呆的老年患者中进行的利培酮、阿立哌唑和奥氮平的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阳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包括死亡率在内的脑血管不良反应(脑血管意外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更高。未批准鲁拉西酮用于痴呆相关精神病患者的治疗。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已有报道服用包括本品在内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发生致死性综合征,即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NMS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肌肉强直、精神状态改变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现象。其他的体征可能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和急性肾脏衰竭。如出现疑似NMS,立即停用鲁拉西酮并强化对症治疗和监测。 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是在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种表现为不可逆、不自主的运动障碍的综合征。尽管该综合征的发生率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中最高,但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初期,无法根据发生率的估计值预测哪些患者可能发生该综合征。尚不清楚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在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上是否存在差异。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及该综合征变为不可逆的可能性,会随着治疗持续时间和患者所接受的抗精神病药的总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尽管十分罕见,但在较低的剂量下治疗相对较短的时间后,甚至在停止治疗后,仍然会发生该综合征。该综合征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停止后可能会部分或完全消失。然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本身可能会抑制(或部分抑制)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并由此可能会掩盖潜在的疾病过程。症状的抑制对综合征长期病程的影响尚不清楚。基于这些考虑,应以一种最可能将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降至最低的方式使用本品。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般仅应用于患有符合下列条件的慢性疾病的患者:(1)抗精神病药物对该患者有疗效;(2)对该患者来说,不存在或没有合适的,具有同等疗效但可能伤害较小的药物可供选择。对确实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当选择能够产生满意的临床效果的最小剂量和最短的治疗持续时间。应当对持续治疗的需求定期重复评价。如果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应当考虑停止药物治疗。然而,某些患者虽然出现该综合征也可能仍需要继续接受本品治疗。 代谢变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变化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这些代谢变化包括高血糖、血脂异常和体重增加。 ·高血糖和糖尿病:在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已有严重高血糖并伴有酮酸中毒或高渗昏迷或死亡的病例报告。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患糖尿病的背景风险增加的可能性以及普通人群中不断增加的糖尿病发病率,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与糖代谢异常之间关系的评价复杂化。基于这些因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与高血糖相关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确诊患者在开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时,应定期监测,防止血糖控制恶化。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例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且准备开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应当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空腹血糖测定。任何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均应监测高血糖的症状,包括烦渴、多尿、多食症和无力。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出现高血糖的患者应接受空腹血糖测定。某些情况下,高血糖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停药后可以消失;然而,一些患者尽管已停用可疑药物,仍需要继续接受抗糖尿病药物的治疗。 ·血脂异常:在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已观察到血脂的异常变化。·体重增加:在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己观察到体重增加。建议进行体重的临床监测。 高催乳素血症:可见催乳素升高。 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已经有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报告,在该类别的其他药物治疗期间有粒细胞缺乏症(包括死亡病例)的报告。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白细胞计数(WBC)低,有药物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史。既往WBC低或有药物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史的患者在开始治疗的前几个月,应经常监测全血细胞计数(CBC),在没有其他诱发因素的情况下,一旦发现WBC降低,则应停用本品。应仔细监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以便发现发热或其他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如果出现此类症状或体征,应立即给予治疗。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1000/mm3)的患者应停用本品并对WBC随访检查,直至恢复正常。 体位性低血压和晕厥:可能发生头晕、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和剂量递增过程中。用于下列患者时,这些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或从低血压衍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脱水、低血容积、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心血管病史(如心脏衰竭、心肌梗死、缺血或传导异常)、脑血管病史以及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建议使用较低的初始剂量并逐渐增量,监测体位性生命体征。 跌倒:鲁拉西酮可能引起嗜睡、体位性低血压、运动和感觉不稳定,这些可能导致跌倒,进而导致骨折或其他损伤。当患者患有疾病、某种条件或接受药物治疗时可能加剧这些作用,在开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回归到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应完成跌倒风险评估。 癫痫发作:本品应慎用于有癫痫发作病史或癫病发作阈值降低(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癫痫发作阀值降低的情况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潜在的认知和运动损害:本品可能会损害判断、思维或运动功能。提醒操作危险机器(包括汽车)的患者,直到他们相当确定接受本品治疗不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在鲁拉西酮的临床研究中,嗜睡包括睡眠过度、嗜睡症、镇静和嗜睡。 体温调节:抗精神病药物被认为具有破坏身体降低核心体温的能力为将发生下列可能导致核心体温升高状况的患者开具鲁拉西酮处方时建议给予适当的护理。这些状况包括:剧烈运动、暴露在高温下、同时服用抗胆碱能药物或出现脱水。 吞咽困难: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和误吸。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尤其在晚期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更是如此。有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患者中,应慎用鲁拉西酮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患有帕金森病或路易体痴呆患者中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已经报道,患有帕金森病或路易体痴呆的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敏感性增加。敏感性增加的表现为:意识模糊、迟钝、伴随频繁跌倒的体位不稳、锥体外系症状,临床特征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一致。 自杀:精神疾病患者均具有潜在的自杀企图,因此,应在药物治疗期间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使用本品时,处方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并配合良好的患者管理,以降低用药过量的风险。 |
自杀的危险 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存在着自杀的危险,而且在疾病明显缓解前,该危险可能会持续存在。处于抑郁状态的成人或儿童患者,不论其是否正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均可能出现抑郁加重和/或自杀倾向或其它精神症状。对存在抑郁状态及其它精神异常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短期研究显示,抗抑郁药物会增加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自杀倾向)的危险。 对针对任一适应症使用安拿芬尼进行治疗的患者,均应当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临床症状的加重、自杀倾向和其它精神症状(参见[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或进行剂量调整的时候。 对于这些患者应当考虑调整治疗方案,甚至可能需要停药,特别是当临床上的变化严重、出现突然、或者并非患者原有症状的一部分时(参见[注意事项]中”中断治疗”部分)。详见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