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控释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格列吡嗪控释片

盐酸吡格列酮胶囊

规格

5mg

30mg(按吡格列酮计)
生产企业

四川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160045

国药准字H20050137
说明
适应症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在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它也可与磺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服药1次。开始日服5mg,早餐时服用(也可在其它认为方便的时候服用)。以后根据每周测定血糖值或每二月测得糖化血红蛋白值调整剂量。多数病人每日服10mg即可,部分患者须服1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

本品每天给药一次,每次30mg(1粒),单用本品疗效不满意时,可用本品30mg(1粒)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根据血糖变化,调节各药剂量。

副作用

本品不良反应较少。1.内分泌、代谢系统:本品属于磺酰脲类药物,此类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2.消化系统:(1)可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灼热感、食欲减退、腹泻、口中金属味,一般不严重,且与剂量偏大有关。有时可增进食欲,使体重增加。(2)肝脏损害:黄疸、肝功能异常少见。3.血液系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少见,包括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4.过敏反应:如皮疹,偶有发生剥脱性皮炎者。

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超过3700名2型糖尿病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在美国进行的临床试验中,超过2500名病人接受了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超过1100名病人,疗程达6个月或以上,超过450名病人疗程达1年或更久。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

1.轻中度水肿,单药治疗时水肿发生率为4.8%,与胰岛素合用时为15.3%。

2.贫血,发生率约为1%。本品可能会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可能与盐酸吡格列酮造成血浆容量增加有关。

3.诱发心力衰竭,国外文献报道,本品可造成血浆容积增加和由前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肥大,但仅见于NYHA标准心功能Ⅲ和Ⅳ级的病人。

4.低血糖反应,合并使用其它降糖药物时,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5.肝功能异常,均为轻中度转氨酶升高,并且可逆。

6.血脂增高。

禁忌

1.对磺胺药过敏者。2.已明确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3.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4.肝、肾功能不全者。5.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酸吡格列酮禁用于对本品或其他噻唑烷二酮药品以及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

成分

格列吡嗪。分子式为C21H33N5O4S,分子量为451.5828。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吡格列酮。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在水中迅速崩解

本品为白色或白色颗粒。

注意事项

1.有消化道狭窄、腹泻者不宜用本品。2.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3.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4.本品每日只需服药一次,且不需在餐前约半小时服。一般在早餐时服药最为方便。5.本品应整片吞服,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粪便中可出现药片样物,为正常现象,是包裹片剂的不溶性外壳。

一般:盐酸吡格列酮仅能在胰岛素存在下发挥降糖作用,故不应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低血糖症:当患者联合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药时,有发生低血糖症的风险,此时可能有必要降低同用药物的剂量。

排卵:绝经期前不排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噻唑烷二酮,包括盐酸吡格列酮的治疗可能导致重新排卵。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的结果之一,这些患者如不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则有怀孕的风险。

水肿:水肿病人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时应谨慎。

心脏:在临床前的试验中,噻唑烷二酮,包括吡格列酮,可造成血浆容积增加和由前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肥大。对于NYHA标准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病人,盐酸吡格列酮不宜使用。

肝脏:尽管无临床数据显示盐酸吡格列酮存在肝毒性或可使ALT升高,但吡格列酮与曲格列酮在结构上相似,而后者有体质特异性的肝毒性,并曾有罕见病例出现肝衰竭、肝移植和死亡。我们建议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的肝酶测定。如ALT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病人出现黄疸,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中止。

实验室检查:为监测血糖对盐酸吡格列酮的反应,应定期测定FBG和HbA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