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规格

4.6mgx7贴/盒

0.5g*12片
生产企业

南京亿华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H20170389

国药准字H20040816
说明
适应症

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脲类以及二甲双胍合用磺脲类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

单独使用本品,建议联合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控制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血糖作用。本品还可和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合并用以控制2型糖尿病人血糖。

用法用量

推荐用量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2mg)应每7天(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注射,空腹或进食后均可。

如漏用一次且距离下次预定用药至少3天以上,应在发现后尽快注射。此后,患者可恢复其每7天(每周)一次的常规用药计划。

如漏用一次且距离下次预定用药1或2天,患者不应给予漏掉剂量而应在下次预定用药时按照常规计划注射。

改变每周用药方案

如果有需要可改变每周的用药日,只要与上次注射至少间隔3天。

用法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由患者自行给药,需要混合药物和填充注射器。一旦将药物混合后,必须立即注射。用药应在腹部、大腿或上臂区域皮下(SC)注射。告知患者在同一区域注射时,每周选择不同的部位。禁止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给药前,患者应接受医疗专业人员的培训。

完整的用药说明(带图示)请参见注射用艾塞那肽黴球的使用手册。

从艾塞那肽注射液换用注射用艾窪那肽微球

开始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时不需要既往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如果已用艾塞那肽注射液的适宜患者决定开始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应停用艾塞那肽注射液。从艾塞那肽注射液换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约两周)血糖浓度升高。

2型糖尿病使用本品治疗高血糖时没有固定的剂量。在不超过最大推荐剂量,即2000毫克/日的情况下,剂量根据作用和耐受必须个体化。

本品通常随晚餐单次服药。为了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也为了使用最小剂量的药物使患者的血糖足以控制,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治疗开始和调整剂量期间(见推荐的服药计划),测定空腹血糖可用于确定本品的治疗反应,以及确定患者最小的有效剂量。此后,应每隔三月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磺脲类药物及胰岛素联合使用,治疗的目标都是使用最低的有效剂量使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确定原发失效和继发失效,前者是指服用最大推荐剂量的药物仍不能有效降低血糖,而后者是指经过最初一段有效期后而丧失满意的降糖作用。对于通常单纯饮食控制血糖的控制良好而暂时血糖升高的患者,短期服用本品是有效的。

请详见说明书。

副作用

安全信息汇总

艾塞那肽(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和艾塞那肽注射液)临床数据源包含18项安慰剂对照研究、21项阳性药物对照试验和2项开放性试验。背景治疗包括饮食和锻炼、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或口服降糖药联用。

艾塞那肽(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和艾塞那肽注射液)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与胃肠道相关(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报告频率最高的单项不良反应是恶心,该反应与冶疗刺激有关,并随时间减少;另外还发生了注射部位反应(瘙痒、硬结、红斑)、低血糖(与磺脲类药物联用)和头痛。伴随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到中度

艾塞那肽注射液(每日2次)自上市以来,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肾衰的报道罕见

〔见[主意事项]〕。

不良反应列表汇总

临床试验和自发报告(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发生频率不详)中发现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不良反应徜发生频率总结于下表1中。

在各器官系统中,将不良反应按绝对频率高低以MedDRA首选术语分类列出,分类标准如下: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和不详(无法根据已有信息进行估计)。

表1: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临床试验和自发性报告中发现的不良反应

选择的不良反应的描述

低血糖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的低血糖发生率增加(24.0%vs.5.4%)(见[注意事项])。为了降低联合使用磺脲类药物有关的低糖风险,可能需考虑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见[注意事项])。

在接受二甲双治疗的受试者中(3%vs.19%以及在接受二甲双胍 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受试者中(20%vs.42%),联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比联用基础胰岛素低。

在11项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研究中,大多数低血糖事件(99.9%;n=649)程度轻微,且在口服碳水化合物后治愈。一例受试者由于血糖值低(2.2mmol/L)被报告为重度低糖,给予口服碳水化合物治疗后恢复。

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在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受试者中,大约20%的人报告至少发生一起恶心事件,艾塞那肽注射液每日2次治疗的受试者中则为34%。大多数恶心事件为轻度到中度。继续治疗后,大多数开始时出现恶心的受试者的反应频率随时同降低。

在为期30周的对照试验期间由于不良事件退出的发生率: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受试者为6%,艾塞那肽注射液每日2次治疗的受试者为5%。两个治疗组中导致退出的最常见不良事件均为恶心和呕吐。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受试者中由于恶心或呕吐退出的发生率<1%,艾塞那肽注射液每日2次治疗的受试者中为1%。

注射部位反应

在5项为期24-30周的药物对照试验中,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组受试者中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17.1%)高于塞那肽注射液治疗组(12.7%)、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治疗组(1.8%),也高于西格列汀基础上添加安慰剂组(10.6%)、吡格列酮基础上添加安慰剂组(6.4%)、二甲双胍基础上添加安慰剂组(13%)。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组中,与抗体阴性受试者(3.1%)相比,抗体阳性受试者(14.2%)中更常见这些反应,并且在抗体滴度较高的受试者中发生率较高(见[注意事项]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组中,抗体阳性受试者(5.8%)和抗体阴性受试者(7.0%)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相似。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组中有1%的受试者因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肿块,注射部位结节,注射部位瘙痒和注射部位反应)退出研究。

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可能发生皮下注射部位结节。在一项收集和分析结节相关信息的为期15周的独立研究中,治疗期间31例受试者中24例(77%)受试者出现至少一个注射部位结节;2例(6.5%)受试者报告伴局部症状。事件平均持续时间为27天。结节形成符合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中使用的微球剂的已知特性。

免疫原性

根据蛋白质和肽类药物的潜在免疫原性特点,受试者在接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后可能出现艾塞那肽抗体,抗体滴度随时间而降低应抗体是否出现及其滴度的高低不能预测受试者的降糖疗效。

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5项药物对照研究中,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4-14周)测定了所有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N=918)的抗艾塞那肽抗体。在

这5项试验中,巧2例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49%)在试验期间的任何时间检测出低滴度的艾塞那肽抗体(≤125),,405例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45%)在试验结束(24-30周)时检测出低滴度的艾塞那肽抗体。总体上,这些患者中的血糖控制水平与379例无抗体滴度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43%)中观察到的水平相当。另有107例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12%)在试验结束时检测出更高滴度的抗体。其中,50例(6%)对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血糖反应减弱(HbA1c降低<0.7%);其余57例(6%)的血糖反应与未检瑟出抗体的患者相当(见[注意事项])。在为期30周的试验中,在基线时和从第6周至第30周每隔4周进行抗艾塞那肽抗体评估,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中的平均抗艾塞那肽抗体滴度在第6周达到峰值,之后在第30周较峰偵降低56%。

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受试者,在为期30周及26周的临床研究期

间,可能发生免疫性注射部位反应(最常见的是瘙痒,伴或不伴红)的发生率为9%。这些反应在抗体阴性受试者中(4%)较抗体阳性受试者中(13%)少见,抗体滴度越高此反应发生率越高。艾塞那肽注射液和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临床试验中共有246例患者检测出与内源性GLP-1或胰高血糖素有交叉反应的艾塞那肽抗体。在使用剂量范围内未观察到需要紧急治疗的交叉反应抗体。

体重快速下降

在一项为期30周的研究中,大约3%(n=4/148)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患者至少经历过一次体重快速下降的时间段(在两次连续随访期间体重下降超过1.5kg/周)。

心率升高

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汇集临床研究中,观察到心率(HR)自基线(74bpm)每分钟平均升高2.6次15%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患者心率半均升高≥10bpm;其他治疗组中约5%至10%的受试者心率平均升高≥10bpm。

本品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部分患者因腹泻停药。其他少见者为大便异常、便秘、腹痛、腹胀、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接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甚低,通常发生在明显肾功能障碍患者。如服用本品后,发生本说明书之外的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与医生联络。

禁忌

甲状腺髓样癌

有甲状腺髓样癌(MTC)个人或家族史患者或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患者禁用注射用艾蹇那肽微球。

超敏反应

既往对艾塞那肽或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任何组分有严重超敏得患者禁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

患下列疾病者禁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

1.肾脏疾病或由心血管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及败血症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如血肌酐水平≥1.5mg/dl(男),≥1.4mg/dl(女)或肌酐清除率异常)。

2.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心、肺疾患;

3.接受过放射性治疗包括胃肠外给予碘标造影剂的病人应暂停应用盐酸二甲双胍,因为用这类产品可导致肾功能的急性改变。

4.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和本品中任何成份过敏。

5.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有或没有昏迷。

6.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

7.酗酒;

8.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成分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活性成份为艾塞那肽。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84H282N50O60S

分子量:4186.6道尔顿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50:50),蔗糖。

注射用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氯化钠、聚山梨酯 20、磷酸二氢钠一水合物、磷酸氢二钠七水合物、注射用水。

盐酸二甲双胍。

性状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本品应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异形片

注意事项

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风险

在雄雄大鼠中,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按临床相关暴露量给药时引起甲状腺C细胞肿瘤(腺瘤和/或癌)的发生率增加,其增加呈剂量相关和治疗时间依赖性(见[药理毒理])。雌性大鼠接受相当于25倍临床暴露量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时,观察到其恶性甲状腺C细胞癌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并注意到所有治疗组的雄性大以在2倍临床暴露量时的甲状腺C胞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未评价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在小鼠中诱发C细胞肿瘤的可能性。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也可以在临床相关暴露量的条件下诱发雄性和雌性小鼠、大鼠的甲状腺C细胞腺瘤和癌。注射用艾那肽微球是否能诱导人的甲状腺C细胞肿瘤包括甲状腺髓样癌尚不确定,因为其在啮齿类动物诱发甲状腺C细胞肿瘤的结果并不能在人体中验证。

接受利拉鲁肽(另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患者中的MTC病例,在上市后己有报告,这些报告中的数据不足以确定或排除人的MTC和GLP-1受体激动剂用药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禁用于有MTC个人史或家族史的患者或患有MEN2的患者,告知患者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时有发生甲状腺髓样癌的潜在风险,同时让患者知晓甲状腺肿瘤相应的症状(如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持续声嘶)。

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患者中,为早期发现MTC而进行常规血清降钙素监测或甲状腺超声的价值尚不确定。因为甲状腺疾病的高发生率以及血清降钙素检测对MTC的低特异性,所以不必要的监测可能增加风险,血清降钙素显著升高可能提示MTC的发生,并通常MTC患者的降钙素值>50ng/L。如果测量血清降钙素并发现升高,患者应交由医生做进一步评价。在体格检查或颈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也应由医生做进一步评价。

急性胰腺炎

根据上市后数据,急性胰腺炎包括致死胜和非致死性出或坏死陸胰腺炎的发生与使用艾塞那肽有关。开始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后,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胰腺炎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持续重度腹痛,有时放射至背部,可能伴或不伴呕吐)。如怀疑胰腺炎,应及时停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并进行适当处理。如确诊胰腺炎,则不应新开始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有胰腺炎史的患者应考虑除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外的其他降糖治疗。

低血糖(联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药物或胰岛素时)

当艾塞那肽朕合胰岛素促分泌药物(如磺脲类)或岛素时会增加低血糖风险。患者可能要减少胰岛素促分泌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从而降低低血糖风险(见[不良反应])。

肾功能损害

重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Jmin)或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应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在肾移植患者中应谨慎使用。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不能很好地耐受单剂量5μg艾塞那肽注射液。由于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可能引起恶心、呕吐伴一过性低血容量,故治疗可能造成肾功能损害加重。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肌酐清除率30至50mL/min)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时应谨慎,尚未在终末期肾病或重度肾动能损害患者中研究注射液艾塞那肽微球。

已有使用艾塞那肽出现肾功能改变的上市后报告(包括血清肌酐升高、肾功能损害、慢性肾衰加重和急性肾衰),有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其中有些事件发生在接受一种或多种己知会影咱肾功能或脱水状态的药物(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利尿剂)的患者中。有些事件发生在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伴或不伴脱水)的患者中。在给予支持治疗并停用可能为诱因的药物(包括艾塞那肽)后,观察到许多病例的肾功能改变是可逆的。在临床前或临床研究中未发现艾塞那肽具有直接肾毒性。

肠道疾病

尚未在严重肖肠道疾病(包括轻瘫)患者中进行艾搴那舦研究“患者在使用艾塞那肽时通常可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岖吐和腹泻不推荐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注用艾塞那肽微球。

免疫原性

患者在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后可能出现艾塞那肽抗体在6项为期240周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对照药物研究中,有5项测定了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患者的抗艾塞那肽抗体。在6%接受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治疗的患者中,抗体形成与血糖反应减弱有关如血糖控制疗效降低或未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应考虑其它降糖治疗(见[不良反应])。

超敏反应

已有接受艾塞那肽治疗患者发生严重超敏反应(如过敏反应和血管水肿)的上节后报告。如果发生超敏反应,患者应停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和其他可疑药物并立即就医(见(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反应

上市后安全监测数据已报告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时会出伴或不伴皮下结节的严重注射部位反应(如脓肿、蜂窝织炎、坏死)。个别、患者需进行手术干预治疗。(见[不良反应])。

大血管事件风险

尚没有临床研究结论显示使用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可以降低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中止治疗

中止治疗后,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的作用可继续,因为血浆艾塞那肽水平下降需10周。因此应考虑选择其他药物并进行剂量选择,因为不良反应可能

继续,有效性可能至少部分持续直到艾塞那肽水平下降。

警告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是使用本品由于二甲双胍的蓄积导致的一种少见但是严重的代谢并发症。当发生乳酸酸中毒时,大约50%的患者危及生命。

许多病理生理状态下会出现乳酸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明显的组织低灌注和低氧血症时,乳酸酸中毒的特征有血乳酸水平升高(>5mmol/l),血酸碱度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加的电解质紊乱和乳酸/丙酮酸比值升高,当二甲双胍涉及乳酸酸中毒的病因时,发现血浆二甲双胍的浓度通常>5μg/ml。

据报道,接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是很低的。(大约0.03例/1000患者年,大约0.015例死亡患者/1000患者年)所报告的病例主要发生在有明显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肾脏本身病变和肾脏的低灌注,这通常发生在合并多种内外科问题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

存在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存在低灌注和低氧血症危险的不稳定和急性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提高。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随着肾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年龄的增高而增高。服用本品的患者应规律检测肾功能,服用最小有效剂量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够明显降低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特别是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要严密检测肾功能。>80岁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更容易发生乳酸酸中毒,不推荐首选本品治疗,除非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提示肾功能没有降低。

另外,当任何出现低氧血症、脱水和败血症情况下,都应迅速停用,由于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在有临床和实验室证据的肝脏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因为酒精使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发生作用,所以服用本品都应避免突然或长期饮用过量酒精。

另外,使用血管内放射造影检查或审核外科手术之前都应暂时停用。(见一般注意事项)乳酸酸中毒的发生往往是隐蔽的,仅伴有一些非特征的症状例如不适、肌痛、呼吸困难、嗜睡和非特征的腹部不适。酸中毒更明显时可能伴有低体温、低血压和难治性心率失常。患者和他们的医生应当知道这些症状可能的重要性,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当建议患者立即就医(见一般注意事项)。本品应当停用至这种情况完全缓解。如果有提示,血清电解质水平、酮体、血糖水平、血酸碱度、乳酸盐水平甚至二甲双胍水平的测定是有用的。

如果患者服用任何剂量治疗初期都出现胃肠道症状,这可能与药物无关,随后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可能是由于乳酸酸中毒或其他严重疾病。服用本品的患者,空腹静脉血浆乳酸盐水平如超过正常范围高限,但低于5mmol/l并不一定意味着即将发生乳酸酸中毒,可能是由于其他机制造成的。例如糖尿病控制不良、肥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或者是由于处理样本的技术缘故。(见一般注意事项)伴有代谢酸中毒的任何糖尿病患者,如缺乏酮症酸中毒的证据(酮尿或酮血症)则都应疑诊乳酸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是必须在医院治疗的急症。服用本品的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支持诊断的检查,由于盐酸二甲双胍是可以被透析出来的(血液动力学状况良好的时候清除速度可以达到170毫升/分钟),因此建议立即进行透析治疗纠正酸中毒,排除蓄积的二甲双胍,经过这样的治疗通常症状会迅速缓解恢复。(见禁忌和一般注意事项)

一般注意事项监测肾功能——二甲双胍已知是经过肾脏排泄,随着肾功能受损的程度的增强,二甲双胍蓄积和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因此,血清肌酐水平超过相应年龄的正常高限的患者不应接受本品治疗。

由于肾功能随着年龄有所下降,接受治疗的老龄患者应当在保证足够的降糖作用下调整至最小剂量。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80岁的患者应当常规检测肾功能,通常不应调至最大剂量。(见警告和用法用量)开始治疗前以及此后至少每年应检测,评价肾功能。

而预料到会发生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当更频繁地检测肾脏功能,一旦出现肾功受损的证据则停用。影响肾功或二甲双胍分布的药物的合并使用——可能影响肾功或导致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变以及干扰二甲双胍分布的合用药物,例如通过肾小管排泌清除的阳离子药物应当慎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进行放射检查(例如静脉泌尿系造影、静脉胆管造影、血管造影和静脉注射造影剂的CT检查)——静脉内使用碘化物对照检查会导致肾功的急性改变,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见(禁忌)症)。因此计划作这类检查的患者,检查前至检查后48小时应当暂时停用本品,直到肾功能恢复至正常后再次用药。

组织缺氧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衰竭(休克)、急性充血性心衰、急性心肌梗塞或其他以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情况可以办法乳酸酸中毒,也可以导致肾前性氮质血症。本品治疗的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药。

外科手术——需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应当暂时停用(除了不限制进食和液体的小手术),直到饮食恢复,肾功恢复后再开始服药。饮酒——已知酒精能够影响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作用。因此应当警告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避免突然或长期的过量饮酒。

肝功能受损——一些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因此通常情况下有肝脏疾病的临床或试验室证据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

维生素B12水平——据报道盐酸二甲双胍片在为期29周的临床对照试验中观察到大约7%的患者既往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正常,服药后降至正常水平以下,但不伴有临床表现。这种降低可能是由于干扰了B12内因子复合物对维生素B12的吸收,维生素水平B12的降低很少伴发贫血,停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或补充维生素B12后能迅速恢复。建议服用本品的患者应当每年测定血液学参数,出现明显的异常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分析和治疗。某些患者(那些摄入或吸收维生素B12和钙不足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这种患者每隔2-3年测定一次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是有益的。

既往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情况发生变化——既往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实验室化验异常或临床异常(特别是乏力或维于言表的不适)应当迅速寻找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证据。测定包括血清电解质、酮体、血糖、血酸碱度、乳酸盐、丙酮酸盐和二甲双胍水平。存在任何类型的酸中毒都应立即停用,开始其他恰当的治疗方法。(见警告)

低血糖——单独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低血糖,但当进食过少,或大运动量后没有补充足够的热量,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饮酒等情况下会出现低血糖。老年、衰弱或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肾上腺和垂体功能低减、酒精中毒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和服用β-肾上腺阻滞剂的患者的低血糖很难辨认。

血糖控制不良——固定服用某种降糖药物的患者发生应激时,例如发热、昏迷、感染和外科手术,血糖会暂时控制不良。这时,必须停用本品,暂时改用胰岛素,待急性状态缓解后可以再恢复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口服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会有所降低。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潜在疾病的进展或对药物的反映降低,被称为继发失效,应当与治疗开始时由于药物不起作用引起的原发失效相鉴别。本品或磺脲类药物单独治疗,以及本品联合磺脲类药物治疗都可能发生继发失效,这时应当考虑改变治疗,包括开始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