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列净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恩格列净片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

规格

25mg

磷酸西格列汀50mg(以游离碱计)和盐酸二甲双胍500mg
生产企业

批准文号

H20171232

H20140774
说明
适应症

1、本品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1)单药治疗:本品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3)与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当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本品可与盐酸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2、用药限制:本品不建议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品配合饮食和运动治疗,用于经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正在接受二者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

1、推荐剂量:

(1)本品的推荐剂量是早晨10mg,每日一次,空腹或进食后给药。在耐受本品的患者中,剂量可以增加至25mg(参见[临床试验])。

(2)在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中,建议开始使用本品前对血容量不足进行纠正(参见[注意事项])。

2、肾损害患者:

(1)开始使用本品前建议评估肾功能,之后应定期评估。

(2)eGFR低于45mL/min/1.73m2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

(3)eGFR高于或等于45mL/min/1.73m2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4)如果eGFR持续低于45mL/min/1.73m2,应停用本品(参见[注意事项])。

3、肝损害患者:肝损害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重度肝损害患者的恩格列净暴露增加。重度肝损害患者的治疗经验有限,因此,不建议该部分人群使用。

一般建议:

用本品进行降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治疗的有效程度、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剂量,但不能超过磷酸西格列汀100 mg和二甲双胍2000 mg的每日最大推荐剂量。

通常的给药方法是每日两次,餐中服药,并且在增加药物剂量时应当逐渐增量以减少二甲双胍相关的胃肠道副作用。

剂量推荐:

根据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来决定本品的初始剂量。每日服药两次,餐中服药。可供选择的药物剂量有:

50mg西格列汀/500mg盐酸二甲双胍

50mg西格列汀/850mg盐酸二甲双胍

对于单独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本品的初始剂量应当提供西格列汀的剂量为50mg每日两次(每日总剂量100mg)再加上目前正在服用的二甲双胍的剂量。

对于正同时接受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现需要更换治疗方案的患者:

本品的初始剂量可根据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剂量选择。

副作用

以下重要不良反应同时请参见[注意事项]:

1、低血压。

2、酮症酸中毒。

3、急性肾损伤及肾功能损害。

4、尿脓毒症和肾盂肾炎。

5、合用胰岛素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相关低血糖。

6、生殖器真菌感染。

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中各活性成分的不良反应:西格列汀已知不良反应:在西格列汀单药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5%且比接受安慰剂患者更常见的不良事件(不考虑研究者对因果关系的评估)是鼻咽炎。二甲双胍的已知不良反应:开始二甲双胍治疗后最常见(>5%)的已确定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呕吐、胃肠胀气、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衰弱和头痛。其他少见者为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样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二甲双胍可减少维生素B12吸收,但极少引起贫血。捷诺达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罕见。上市后经验:在捷诺达或其成分之一西格列汀上市使用后,有如下其他的不良反应报告。这些不良反应可见于捷诺达或西格列汀单药治疗和/或与其它降血糖药联合治疗。由于这些反应由不确定数量的人群自发报告,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与药物暴露量建立因果关系。过 敏反应,包括过敏症、血管性水肿、疹、风疹、皮肤血管炎和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胰腺炎,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 出血性和坏死性胰腺炎;肾功能恶化,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时候需要透析);上呼吸道感染;肝酶水平升高;便秘;呕吐;头痛;关节痛;肌痛;肢体疼痛;背 痛。实验室检查:磷酸西格列汀:在接受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实验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7.6%)与接受安慰剂和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8.7%)相似。在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研究中,由于嗜中性粒细胞小幅度增加,观察到白细胞计数出现小幅度增加(相对于安慰剂,白细胞的差异大约为200细胞/uL;白细胞的基线平均值大约为6600细胞/uL)。实验室参数的变化被视为没有临床意义。盐酸二甲双胍:在 二甲双胍的一项为期29周的对照试验中,在大约7%的患者中观察到既往正常的维生素B12血清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但没有临床表现。这种维生素B12 水平的下降可能是由于二甲双胍干扰了B12-内因子复合物吸收B12所致,然而,该现象伴有贫血非常罕见。停用二甲双胍或补充维生素B12后很快缓解。

禁忌

1、对本品有严重超敏反应病史。

2、重度肾损害、终末期肾脏病或透析。

本品(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的禁忌包括:

1. 肾病或肾功能异常,即血清肌酐水平≥1.5mg/dl(男性)、≥1.4mg/dl(女性),或肌酐清除率异常,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由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和败血症引起。

2. 已知对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或本品的任何其它成分过敏(参见注意事项,磷酸西格列汀,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3. 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内,无论是否伴有昏迷。

对于接受影像学检查需要血管内注射含碘造影剂的患者,应暂时停止本品治疗,因为这类造影剂可能造成急性肾功能改变(参见注意事项:盐酸二甲双胍)。

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恩格列净。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磷酸西格列汀和盐酸二甲双胍。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本品为淡粉色异形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注意事项

1、低血压:

本品可引起血容量下降。使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参见[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损害患者、老年人、收缩压较低的患者和接受利尿剂的患者。开始使用本品前,应评估血容量下降情况,如有血容量下降,应纠正容量状态。开始治疗后,应监测低血压的体征和症状,如遇预期可发生血容量下降的临床情况,应增加监测。

2、酮症酸中毒:

(1)在接受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包括恩格列净)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上市后监测中曾报告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服用本品的患者中已有报告酮症酸中毒致死性病例。本品不适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

(2)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如出现与重度代谢性酸中毒一致的体征和症状,无论血糖水平如何,均应评估酮症酸中毒情况。因为即使血糖水平低于250mg/dL,本品相关酮症酸中毒也可能存在。如果怀疑是酮症酸中毒,应停用本品,对患者进行评价,并应及时开始治疗。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可能需要胰岛素、输液和糖类置换。

(3)在许多上市后报告中,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酮症酸中毒,并可能延迟治疗,因为其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常预期的血糖水平(通常低于250mg/dL)。疾病呈现的体征和症状与脱水和重度代谢性酸中毒一致,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全身乏力和呼吸急促。在部分病例,但不是全部病例中,确认了酮症酸中毒的易感因素,如胰岛素剂量降低、急性发热性疾病、因疾病或手术而减少热量摄入、提示胰岛素缺乏的胰腺疾病(如,1型糖尿病、胰腺炎或胰腺手术史)和酗酒。

(4)开始本品治疗前,应考虑患者病史中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易感因素,包括胰腺胰岛素因任何原因而分泌不足、热量限制和酗酒。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如发生已知易感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情况(如,因急性疾病或手术而长期禁食),应考虑监测酮症酸中毒情况,并暂时停用本品。

3、急性肾损伤及肾功能损害:

(1)本品可引起血容量下降,并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参见[不良反应])。SGLT2抑制剂(包括恩格列净)上市后报告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有些需要住院及透析;有些报告为65岁以下的患者。

(2)在开始使用本品之前,须考虑可能使患者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的因素,包括低血容量、慢性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及伴随用药(利尿剂、ACE抑制剂、ARB、NSAID)。若经口摄入减少(例如急性疾病或禁食)或存在液体丢失(例如胃肠道疾病或高温暴晒),须考虑暂时停用本品;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急性肾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出现急性肾损伤,则立即停用本品,并开始治疗。

(3)本品可增加血清肌酐,并降低eGFR。低血容量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这些改变。在开始使用本品后,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参见[不良反应])。开始使用本品前应评价肾功能,之后应定期监测。建议对eGFR小于60mL/min/1.73m2的患者进行更频繁的肾功能监测。eGFR持续小于45mL/min/1.73m2时,不建议使用本品,eGFR小于30mL/min/1.73m2的患者禁用本品(参见[用法用量],[禁忌])。

4、尿脓毒症和肾盂肾炎:

SGLT2抑制剂(包括恩格列净)上市后监测中已经有报告患者发生严重尿路感染,包括尿脓毒症和需要住院治疗的肾盂肾炎。SGLT2抑制剂治疗可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如有指征,应评价患者尿路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及时给予治疗(参见[不良反应])。

5、联合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相关低血糖:

已知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可导致低血糖。当本品与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合使用时,低血糖风险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因此,当与本品联合使用时,可能需要降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风险。

6、生殖器真菌感染:

本品可增加生殖器真菌感染风险(参见[不良反应])。有慢性或复发性生殖器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更可能发生真菌性生殖器感染。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疗。

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本品治疗可发生LDL-C升高(参见[不良反应])。根据需要进行监测和治疗。

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

①根据动物数据显示存在肾脏不良反应,不建议在妊娠中期及晚期使用本品。

②妊娠妇女使用本品的数据有限,不足以确定与药物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及流产风险。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对母亲及胎儿造成风险。

③在HbA1c>7%的孕前糖尿病女性患者中,估计重大出生缺陷背景风险为6-10%,在HbA1c>10%的女性中高达20-25%。适用人群的估计流产背景风险未知。在美国普通人群中,临床认识到的妊娠中估计重大出生缺陷及流产背景风险分别约为2-4%和15-20%。

④疾病相关母体和/或胚胎/胎儿风险: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增加母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自然流产、早产、死产及分娩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增加胎儿出现重大出生缺陷、死产及巨大儿相关发病的风险。

(2)哺乳期

①没有本品是否会随人类乳汁分泌、本品对哺乳期婴儿的影响或对乳汁生成的影响的信息。恩格列净可随哺乳大鼠的乳汁分泌。由于人类肾脏成熟是在子宫内和生后前2年内(可能发生哺乳期暴露)完成的,因此可能对人类肾脏发育造成风险。

②由于接受本品的哺乳期婴儿有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应告知女性,不建议在哺乳期使用本品。

9、儿童用药:尚未建立本品在年龄小于18岁的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0、老年用药:不建议根据年龄进行本品剂量调整。在评估恩格列净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疗效的研究中,接受恩格列净治疗的患者共有2721例(32%)≥65岁,491例(6%)≥75岁。预期本品在肾损害的老年患者中的降血糖疗效降低。接受安慰剂、恩格列净10mg和恩格列净25mg的75岁及75岁以上患者中血容量不足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至2.1%、2.3%和4.4%。安慰剂组、恩格列净10mg组和恩格列净25mg组的75岁及75岁以上患者中尿路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至10.5%、15.7%和15.1%(参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11、药物过量:如果发生本品用药过量,联系中毒控制中心。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提示,采取常用支持性措施(如,去除胃肠道内未吸收的药物,进行临床监测和开始支持性治疗)。目前尚未研究通过血液透析去除恩格列净。

本品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胰腺炎:在上市后经验中,接受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中曾报道了急性胰腺炎,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出血性或坏死性胰腺炎(参见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由于这些报告由不确定数量的人群自发报告,通常不可能可靠地估计其发生频率或与药物暴露量建立因果关系。在开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后必须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若怀疑胰腺炎,必须立即停用本品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目前尚未在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中进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的研究。目前还不清楚既往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是否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必须将急性胰腺炎的特征性症状告知患者:持续性、重度腹痛。

监测肾功能:已知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都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重,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和乳酸酸中毒的发生风险相应增加。因此血清肌酐水平超过其年龄相应的正常值上限的患者,不能服用本品。对于高龄患者,应当谨慎调整本品的剂量,用最低药物剂量达到适当的血糖控制效果,因为年龄的增加是与肾功能降低相关的。

已有关于肾功能恶化的上市后报告,包括急性肾衰竭,有时需要透析。在开始本品治疗前应当先评价患者的肾功能并确保肾功能正常,开始服药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肾功能。对于估计肾功能正在恶化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当经常检查肾功能,一旦发现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停止本品治疗。

磷酸西格列汀

过敏反应:在接受本品成分之一西格列汀治疗的患者中,曾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的上市后报告。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症、血管性水肿和剥脱性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这些不良反应在开始西格列汀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其中部分报告见于首次给药后。如果怀疑过敏反应,必须停止本品治疗,评估导致不良事件的其它潜在原因并开始针对糖尿病的其他治疗。(参见禁忌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经验。)

盐酸二甲双胍

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系统并发症,可以在本品(磷酸西格列汀/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过程中因为二甲双胍的蓄积而发生;一旦发生,致死率在50%左右。乳酸酸中毒的发生还与许多病理生理情况有关,包括糖尿病以及任何导致组织严重灌注不足和低氧的状况。乳酸酸中毒的临床特点为:血乳酸水平升高(>5mmol/L)、血pH值下降、电解质紊乱伴阴离子间隙增高以及乳酸/丙酮比率增高。如果导致乳酸酸中毒的原因是二甲双胍,此时二甲双胍血浆水平一般会>5μg/mL。

据文献记录,接受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约0.03例/1000患者/年,其中死亡病例约0.015例/1000患者/年)。临床试验中每年有2万多例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没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报告。报告的乳酸酸中毒病例主要发生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包括肾脏本身疾病和肾脏低灌注的患者,且这些患者往往还患有其它内科/外科疾病,服用了多种伴随药物。需要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增高,尤其是那些非稳定性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这些患者组织发生灌注不足和低氧血症的危险性高于常人。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越重、年龄越大,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越高。因此,如果能够定期监测服用二甲双胍患者的肾功能并将二甲双胍调整到最低有效剂量,则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危险性将大大降低。老年患者在治疗时尤其应当注意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不能接受二甲双胍治疗,除非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证明患者的肾功能没有下降,因为这类患者比其它患者更容易发生乳酸酸中毒。另外,一旦患者出现与低氧血症、脱水或败血症相关的任何临床症状,都应立即停止二甲双胍治疗。由于肝功能受损会严重削弱患者体内乳酸的清除能力,因此如果患者存在肝病的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证据,应避免服用二甲双胍。医生还应当告诫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避免过度饮酒(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大量饮酒),因为酒精会增强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此外,患者在接受任何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或任何手术之前都应当暂时停止二甲双胍治疗。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空腹静脉乳酸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mmol/L时,不一定表示患者即将发生乳酸酸中毒,也可能用其他机制来解释,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肥胖、剧烈体力活动或标本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

任何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但缺乏酮症酸中毒的证据(酮尿和酮血症)时,都应怀疑有乳酸酸中毒的可能。

乳酸酸中毒是一种急症,必须住院治疗。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一旦发生乳酸酸中毒应当立即停止二甲双胍治疗,并迅速给予全身支持性治疗措施。由于盐酸二甲双胍是可以通过透析清除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下清除率为170mL/min),所以对于乳酸酸中毒患者可以推荐通过血液透析来缓解酸中毒并清除蓄积的二甲双胍。通过这种治疗措施常常可以快速扭转患者的症状,帮助患者痊愈(参见禁忌)。

低血糖: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患者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经常发生在以下情况:能量摄入不足、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同时还接受了其他降血糖药物(比如磺酰脲类药物和胰岛素)治疗或饮酒。老年、体弱、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肾上腺或垂体功能不足、酒精中毒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和接受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通常难以发现。

服用其他可能影响肾功能或二甲双胍代谢的药物:这些药物由于可以影响肾功能,或导致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变化,或影响二甲双胍的代谢,例如通过肾小管排泄清除的阳离子药物(参见药物相互作用-盐酸二甲双胍),服用时应谨慎。

涉及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例如静脉尿路造影、静脉胆管造影、血管造影、注射静脉造影剂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的影像学检查,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改变,并且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发生乳酸酸中毒相关(参见禁忌)。因此患者在准备接受这种影像学检查之时或之前应暂时停止服用本品,且在检查结束后的48小时内也不能服用,直到再次检查肾功能证实正常以后才能重新服用本品治疗。

低氧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循环衰竭(休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引起低氧血症的情况,都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还可以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一旦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发生上述事件,应当立即停药。

手术:患者在接受任何手术(除非是不限制食物和液体摄入的小手术)之前都应当暂时停止本品治疗,除非患者能够重新进食且复查肾功能正常以后才能重新开始本品治疗。

饮酒:已知饮酒可以增强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因此医生应当告诫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避免过度饮酒,无论是短期或长期大量饮酒。

肝功能受损:由于发生过几例与肝功能受损有关的乳酸酸中毒,因此对于有肝病的临床表现或实验室证据的患者,都应当避免使用本品。

维生素B12水平:在一项为期29周的二甲双胍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约7%既往血维生素B12水平正常的患者,服药后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以下,但没有临床症状。这种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二甲双胍干扰了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吸收维生素B12所致,但发生这种情况的患者罕见贫血,且在停用二甲双胍或补充维生素B12后很快缓解。建议服用本品的患者每年接受一次血液学参数的检查,一旦出现任何明显的参数异常都应当仔细追查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某些个体(维生素B12或钙的摄入或吸收不足)似乎更容易发生维生素B12水平低于正常值。这类患者每2~3年常规检查一次血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会有益。

既往血糖控制良好但近期临床状况发生变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既往通过本品治疗病情一直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或出现临床症状(尤其是模糊和很难界定的症状)时,应立即检查有无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检查项目包括测量患者的电解质、酮体、血糖,如果需要还可以测量血pH值、乳酸、丙酮酸以及二甲双胍水平。一旦患者发生任何一种酸中毒都应当立即停止本品治疗,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

血糖控制不佳:既往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一旦发生应激例如发热、创伤、感染或接受手术时,都有可能出现暂时的血糖控制不佳。此时,有必要停止本品治疗,暂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急性期过后可以重新开始本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