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南色林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布南色林片

丁二酸洛沙平胶囊

规格

4mgx10片

34mgx20粒
生产企业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170045

国药准字H10980276
说明
适应症

成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用法用量

一般成人的初始剂量为每次4mg,每日两次,餐后口服。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症状,可适当增减剂量,维持剂量为每日8-16mg,每日剂量不应超过24mg。   与用法、用量相关的注意事项:   (1)本品的吸收容易受到食物的影响。由于本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在餐后服用的条件下进行的确证,因此应指导患者餐后服药。(与餐后服药相比较,空腹服药的吸收率较低,药效有可能下降。另外,如从空腹服药转为餐后服药,可能会 导致血药浓度大幅上升。该点请参考【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试验】。)   (2)应谨慎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以调节用药量,本品用药量应控制在最低必要水平。

口服,开始剂量为每日34~68mg(1~2粒),分二次服用。以后可根据病情逐渐递增,最大用量一般每日不超过340mg(10粒),分2~4次服用。

副作用

在本品临床试验中,891例中有673例(75.5% )出现了包括实验室检查值异常在内的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有震颤、运动迟缓、唾液分泌过多等帕金森综合征 (35.0% )、静坐不能(24.1% )、失眠(22.4% )、催乳素升高(19.6% )、 运动障碍(14.0% )、嗜睡(11.8%).焦虑、烦躁、易激惹(11.2% )等。   (1 )严重不良反应   1 )恶性综合征(<5%)   如出现运动不能、缄默、过度的肌肉强直、吞咽困难、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多汗等症状,并随后出现发热时,.应立即停止用药,在进行身体降温、 补充水分等全身管理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处置。恶性综合征发作时多见白细胞增加及血清肌酸激酶CK (肌酸磷酸激酶CPK )升高,有时还会出现伴有肌红蛋白尿的肾功能降低。严重时还会出现持续的体温过高、进而转为 意识混乱、呼吸困难、循环性虚脱、脱水症状、急性肾损伤、最终死亡的情况。   2)迟发性运动障碍(<5% )   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口周不自主的重复运动。如出现这种症状,应考虑减少剂量或者停止服用本品。另外,即使停止服药后这种症状仍可能持续出现。   3)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不明注1)   本品可能会出现肠道麻痹(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严重便秘、腹 胀、腹部松弛、肠内容物滞留等症状),进而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如出现 麻痹性肠梗阻症状,应采取停止服用本品等适当的处置。另外,本品的动物试验(犬)结果表明,本品有止吐作用,使得恶心、呕吐症状变得不明显,应加以注意。   4)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发生率不明注1 )   可能出现伴有低钠血症、血液低渗透、尿钠升高、高渗尿、惊厥、意识混乱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 )。若出现该情况应采取停止给药、限制水分摄取等适当处置。   5)横纹肌溶解(发生率不明注1)   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因此,如患者出现肌痛、乏力、CK(CPK)升高、 血中或尿中肌红蛋白升高等,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的处置。另外, 应注意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6) 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不明注1 )   可能出现粒细胞缺乏症及白细胞减少,因此应注意观察,如出现异常,应 采取停止服用本品等适当处置。   7) 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不明注1)   有报告表明,抗精神病药品可能导致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栓塞, 因此应注意观察,如出现呼吸短促、胸痛、肢体疼痛、水肿等症状时,应采取停止服药等适当处置。(参考“重要基本注意事项”)   8) 肝脏功能异常(发生率不明注1)   可能出现伴有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GPT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 )、碱性磷酸酶(ALP )、胆红素等升高的肝脏功能异常,因此应注意观察,如发现异常应采取停止用药等适当处理。   (2) 严重不良反应(其他抗精神病药)   高血糖、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   相关报告表明,其它抗精神病药可导致高血糖及糖尿病恶化,进而导致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昏迷,而服用本品时也观察到了血糖升高的情况,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口渴、烦渴、多尿、尿频等症状,同时还应测定血糖等,如出现异常,应采取停止服药、给予胰岛素等适当处置。 (参考“慎重用药"及"重要基本注意事项”)   (3) 其他不良反应   如患者出现下列不良反应,应根据情况采取减少剂量或停止服药等适当的处置。

CNS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见(锥体束外不良反应除外)。治疗开始时或剂量增加时可产生睡意,但常较轻微。连续使用丁二酸洛沙平胶囊时睡意经常有所降低。镇静状态的发生率比脂肪族吩噻嗪低,但稍高于哌嗪吩噻嗪。已有头昏、衰弱、蹒跚步态、拖脚步态、肌肉颤搐、虚弱、失眠、兴奋、紧张、癫痫发作、运动不能、含糊发音、麻痹、状态混乱的报导。也有NMS的报导。 锥体束外反应:服用丁二酸洛沙平胶囊后常有神经肌肉(锥体束外)不良反应的报导,且常发生于治疗开始的几天。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帕金森类症状(例战栗、僵化、垂涎症、模糊面容)。也常有静坐不能的报导。这些症状并不严重且可通过减少丁二酸洛沙平胶囊的用量或服用常用量抗帕金森病药得到控制。很少发生肌张力障碍和运动障碍,但也可能较严重。肌张力障碍包括颈部和脸部肌痉挛、舌突、眼球转动性运动。运动障碍性不良反应以舞蹈手足徐动症样活动表现。发生这些不良反应时有时要求减少用量或暂时撤出本品,另加适当的反作用药物。 持久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与所有抗精神病一致的是,迟发性运动障碍可发生于长期服药的病人,也可发生于停药后的病人。高剂量服用本品的老年患者此症状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妇女。该症状较持久且对某些患者而言并不可逆。舌、脸、嘴或下巴的节律性运动表明了该综合征的特征(例舌突、面颊疏松、嘴缩拢、咀嚼运动)。有时也伴随着肢体运动。 目前尚没有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案;抗帕金森病药不能改变该综合征的症状。提示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停用所有的抗精神病药。如果综合征被掩盖,应该必须再建立治疗方案或增加药物剂量或换成其他的抗精神病药。舌的良好蠕动可能为该综合征的早期征兆,如果此时停药,该综合征可能不会发生。 心血管作用:已有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头轻、昏厥的报导。 一些病人出现的ECG变化与吩噻嗪引起的变化相似。目前尚不清楚该变化是否由丁二酸洛沙平引起。 血液学:少见,粒性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白血球减少。 皮肤:皮炎、水肿(脸虚胖)、搔痒、皮疹、秃头、皮脂溢性皮炎。 抗胆碱能:口干、鼻塞、便秘、视力模糊、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 胃肠道:有些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已报导洛沙平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例SGOT/SGPT增加),但很少出现黄疸和/或肝炎。 其他不良反应:有些病人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减轻、呼吸困难、上睑下垂、高烧、面部潮红、头痛、感觉异常和烦渴。很少有乳漏、无月经、男子女性型乳房、病因不明性不规律月经的报导。

禁忌

下列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1) 处于昏迷的患者(可能导致昏迷恶化)。(2) 处于如巴比妥酸衍生物等中枢神经抑制剂强烈作用下的患者(会增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3) 正在服用肾上腺素、唑类抗真菌药(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咪康唑、氟康唑、 磷氟康唑)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蛋白酶抑制剂(利托那韦、茚地那韦、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合用制剂、奈非那韦、沙奎那韦、达芦那韦、阿扎那韦、呋山那韦)、替拉瑞韦、可比司他的患者(参考【药物相互作用】)。(4)对于本品的成分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

本品禁用于昏迷病人或药物(乙醇、巴比妥酸盐、麻醉药等)引起的严重抑郁症病人。 本品禁用于对二苯骈氧氮杂类药物过敏的病人。

成分

布南色林

丁二酸洛沙平。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本品为胶囊,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注意事项

1. 慎重用药(对于下列患者应慎重用药)1) 患有或可能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或低血压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血压暂时降低)2) 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导致锥体外系症状恶化)3) 癫痫等惊厥性疾病患者或者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导致惊厥阈值降低)4) 有既往自杀未遂或者有自杀想法的患者(可能会导致症状恶化)5) 肝脏疾病患者(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6) 糖尿病患者或有既往病史的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糖、肥胖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7) 老年患者(参考【老年用药】)8) 药物性超敏反应患者9) 伴有脱水、营养不良症状等身体衰弱的患者(容易导致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2. 重要基本注意事项 (1) 本品可能导致嗜睡、注意力下降、精神不集中、反射运动能力降低等,因此服用本品的患者应注意不要进行驾驶等伴有危险的机械操作(2) 可能出现兴奋状态、夸大、敌意等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恶化,因此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如有恶化,应采取更换其它疗法等适当的处置(3) 由于本品的代谢容易受肝药酶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大幅上升,因此对于正在服用CYP3A4强抑制剂(如唑类抗真菌药、HIV蛋白酶拮抗药等)的患者,不能给予本品(参考【药物相互作用】)。另外,对于肝脏疾病患者(参考“慎重用药”)及老年患者(参考【老年用药】),以及与具有CYP3A4 抑制作用的药物合并用药的患者,可能出现血药浓度升高的情况,因此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的基础上慎重用药(4) 服用本品可导致血糖升高,另外有报道表明,同类药品可导致高血糖及糖尿病恶化、甚至最终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糖尿病昏迷。因此在服用本品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口渴、烦渴、多尿、尿频等症状。特别是对于 糖尿病患者、有既往病史或者具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血糖值的变化(参考"慎重用药"及"严重不良反应(其他抗精神病药)”)(5) 在向患者给予本品时,应向患者及其家人充分说明可能出现第(4)项中所述的不良反应,并注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如出现口渴、烦渴、多尿、尿 频等的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本品并接受医师诊查(参考"慎重用药”及“严重不良反应(其他抗精神病药)")(6) 有报告表明,抗精神病可能导致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栓塞,因此对于具有制动状态、长期卧床、肥胖、脱水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药时应注意观察。(参考"严重不良反应”) 3. 使用注意事项   对于PTP包装(聚氯乙烯硬片/铝箔)的药剂,应指导患者将药从PTP药板中 取出后服用。(相关报告称,由于患者误食PTP板,坚硬且尖锐的角部剌入食道黏膜,导致穿孔最终发生纵隔炎等严重的并发症。)4. 其他注意事项 (1) 有报告表明,曾有患者在使用本品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2) 在国外实施的具有与痴呆相关的精神病症状(该适应症未得批准)的高龄患者为对象进行的17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同类药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给药 组患者的死亡率是安慰剂组患者的1.6~1.7倍。由于本品未进行相关研究, 因此尚不能明确其关联性。另外,在国外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 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均与患者死亡率升高具有相关性。(3) 动物(犬)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具有止吐作用,因此可能会使其它药剂引起的中毒、肠阻塞、脑肿瘤等的呕吐症状变得不明显。(4) 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104周经口给药的致癌性试验中,小鼠(1mg/kg/ 日以上)的乳腺肿瘤、垂体瘤以及大鼠(1mg/kg/日 )的乳腺肿瘤发生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这些所见,众所周知是啮齿类动物由于催乳素关联所致的变化。

概要 丁二酸洛沙平可降低惊厥阈,因此本品应慎用于惊厥史病人。治疗量的丁二酸洛沙平可引起癫痫发作,癫痫病人甚至服用维持量的常规抗惊厥药后也可发作癫痫。 动物试验表明丁二酸洛沙平胶囊具有止吐作用。由于该作用也可发生于人体,所以本品可掩盖毒性药用药过量的征兆,也可使肠梗阻和脑肿瘤的症状变得不明显。 本品应慎用于心血管病患者。已有大多数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出现脉率增加的报导;也有短暂性低血压的报导。严重低血压患者应进行血管加压治疗。首选药物为去甲肾上腺素或血管紧张素。由于本品具有抑制血管加压作用,所以常规量的肾上腺素可能无效。 此时不能排除洛沙平的视觉毒性。由于在长期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体内可观察到色素性视网膜病和晶状体色素沉着,因此我们应仔细监测上述二种指标。由于本品可能存在抗胆碱能作用,所以应慎用于青光眼或尿潴留倾向病人,特别是同时服用抗胆碱能型抗帕金森病药物的患者。本品肌肉注射后锥体束外副作用的发生率比口服的轻微升高。该升高可能由肌肉注射后血浆浓度较高引起。 精神抑制药可提高泌乳素浓度;长期服药过程中存在此作用。体外组织培养试验表明,大约1/3的乳腺癌由泌乳素(其为潜在的重要因素)引起。虽然已有紊乱(例乳漏、无月经、男子女性型乳房、阳萎)的报导,但大多数病人都无血清泌乳素增加的临床迹象。长期服用精神抑制药的啮齿动物其乳腺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然而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都未表明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和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的资料较局限所以不能成为确凿性证据。 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服用精神抑制药的病人有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建议对长期服药的病人都应尽可能通知其全面的危险性。告诉病人和/或监护人应充分重视临床情况和病人理解所提供信息的能力。 迟发性运动障碍为服用精神抑制药(抗精神病药)病人所发生的潜在地不可逆性、偶尔性和运动障碍性综合征。虽然该综合征在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妇女)中最流行,但开始用精神抑制药治疗时,不可能依据流行情况预测哪些病人可能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目前尚不清楚精神抑制药在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潜力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随着治疗综合征发生的风险性和其成为不可逆的可能性都会增加,精神抑制药的总蓄积量也会增加。然而低剂量的相对短暂的治疗周期也可引起该综合征(虽然很少见)。 目前尚没有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明确治疗方案,虽然撤出精神抑制药后综合征可部分或完全减轻。然而精神抑制药本身可抑制(或部分抑制)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因此可能会掩盖潜在的疾病过程。目前尚未知本品的症状抑制作用对综合征长期过程的影响。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应以最可能缩小迟发性运动障碍发生率的方式服用精神抑制药。慢性病患者通常应长期服用精神抑制药,(1)已知精神抑制药有效(2)未提供可选择、同样有效但毒性小的治疗方案。对需长期服药的病人,我们应探索服用量少、服药周期短但具满意临床效果的治疗方案。应定期对继续用药的必要性进行重新评价。 如果服用精神抑制药的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征兆和症状,应考虑停止用药。然而尽管出现综合征但有些病人仍要求用药。 精神抑制药的恶性综合征(NMS) 抗精神病药的潜在致命性症状为精神抑制药的恶性综合征(NMS)。NMS的临床表现为高烧、肌肉僵化、精神状态改变、不稳定性自律(不规则脉搏或血压、心动过速、发汗、心节律障碍)。 此综合征的诊断评价较复杂。诊断时,确诊严重内科疾病(例肺炎、全身感染等)和未曾治疗过或不适当治疗的锥体束外体征和症状(EPS)相当重要。其他应重点考虑的细微诊断包括中枢抗胆碱能毒性、热射病、药物性高烧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NMS的治疗应包括:(1)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和当前治疗的非必需药,(2)对严重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和医学监测,(3)给伴随的严重医学问题提供特效药治疗。简单NMS的特效药理治疗方案目前尚未达成一致。 如果NMS恢复病人要求进行抗精神病药的治疗,应仔细考虑其是否应再次进行药物治疗。因有NMS复发的报导,我们应对病人进行仔细监测。 与其他镇定剂一样,丁二酸洛沙平可损害精神和/或身体功能,特别是治疗开始的几天。因此应通知不卧床病人该注意的活动(例开车或操作机器),并告诉他们不能同时服用乙醇和精神抑制药。 目前尚未评价丁二酸洛沙平对精神发育不全病人的行为并发症的治疗情况,因此本品不推荐用于此种病人。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