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屈孕酮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地屈孕酮片

去痛片

规格

10mg

氨基比林150mg,非那西丁150mg,咖啡因50mg,苯巴比妥15mg
生产企业

山西万辉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H20170221

国药准字H14021030
说明
适应症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本品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头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轻至中度疼痛,尤其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适于用阿司匹林者(如水痘﹑血友病﹑出血性疾病﹑抗凝治疗的病人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患者等)。

用法用量

痛经:从月经周期的第5天至25天,每日2次,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子宫内膜异位症:从月经周期的第5至25天,每天口服地屈孕酮2--3次,每次口服地屈孕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功能性出血止血的剂量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每日2次,连续5--7 天。预防出血的剂量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到25天,每次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每日2次。闭经从月经周期的第1至25天,每日服用雌二醇,每天一次。从月经周期的第11至25天,联合用地屈孕酮,每天2次,每次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经前期综合症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到25 天,每次口服地屈孕酮2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月经不规则从月经周期的第11天到25天,每次口服地屈孕酮2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先兆流产起始剂量为1次口服4片地屈孕酮(以地屈孕酮计40mg),随后每8小时服1片地屈孕酮(以地屈孕酮计10mg)至症状消失。习惯性流产每日口服地屈孕酮2 片,每次(以地屈孕酮计10mg)至怀孕20周。内源性孕酮不足导致的不孕症月经周期的第14至25天,每日口服地屈孕酮1片(以地屈孕酮计10mg)。治疗应至少持继6个连续的周期,建议在怀孕的前几个月里连续采用该方法治疗,剂量应参照习惯性流产治疗剂量或遵医嘱。

口服。

1.成人0.3g~0.6g/次,4次/日,最大量2g/日,退热疗程不超过3日,镇痛不宜超过10日。小儿按体重每次10mg~15mg/kg,每4h~6h服1次。

2.12岁以下小儿不超过5次/日,疗程不超过.日。

副作用

极少数病人可出现突破性出血,一般增加剂量即可防止。地屈孕酮也可能发生其它发生在孕激素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如:轻微出血、经期血量的改变,闭经不适、呕吐、腹痛肝功能改变、黄疸(少见)乳房疼痛,瘙痒、皮肤过敏、荨麻疹、抑郁情绪、头痛、偏头痛、精神紧张水肿性欲改变。

本复方所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均有明显不良反应。服用氨基比林可有呕吐﹑皮疹﹑发热﹑大量出汗及发生口腔炎等,少数可致中性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龟头糜烂等。长期服用非那西丁可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肾炎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还可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非那西丁还易使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的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紫绀,还可引起溶血﹑肝脏损害,并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

禁忌

地屈孕酮与所有孕激素产品一样,不宜用于下列情况:不明原因阴道出血 ;严重肝功能障碍:肝脏肿瘤(现病史或既往史)DubinJohson综合征、 Potor综合征、黄疸 ;妊娠期或应用性缴素时产生或加重的疾病式症状,如严重瘙痒症、阻塞性黄疸、妊娠期疱疹、卟啉症和硬化症 ;己知对地屈孕酮过敏者。

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或苯巴比妥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成分

地屈孕酮,化学名为:9β,10α-孕烷-4,6-二烯-3,20-二酮,分子式:C21H28O2,分子量:312.85。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片含氨基比林150mg﹑非那西丁150mg﹑咖啡因50mg﹑苯巴比妥1.mg。

性状

本品为白色薄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本品为白色片

注意事项

少数病人可出现突破出血,一般增加剂量可防止。与雌激素联合使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时应注意雌激素的禁忌和注意事项。长期采用孕激素雌激素联合用药者应每年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妇科及乳房线检查。出现不正常的阴道出血时,应做进一步的检查。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或先兆性流产时,应确定胎儿是否存活。治疗过程中,应检查妊娠是否继续和/或胎儿是否存活。以孕激素为主要成分的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机会。有抑郁症史的患者在孕激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孕激素治疗掩盖更年期的发生。(不规则月经周期)。

(1)本品长期服用,可导致肾脏损害,严重者可致肾乳头坏死或尿毒症,甚至可能诱发肾盂癌和膀胱癌。不宜长久使用,以免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用药超过1周要定期检查血象。

(2)氨基比林在胃酸下与食物发生作用,可形成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亚硝胺,因此有潜在的致癌性。

(3)长期服用可造成依赖性,并产生耐受。

(4)对各种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