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规格

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mg(沙库巴曲49mg/缬沙坦51mg)

47.5mg
生产企业

批准文号

H20171198

H20140780
说明
适应症

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 Ⅱ-Ⅳ级,LVEF≤40%)成人患者,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可代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其他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例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和盐皮质激素拮抗剂)合用。

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

用法用量

本品可以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参见[药代动力学])。

由于与ACE抑制剂合用时存在血管性水肿的潜在风险,禁止本品与ACEI合用。如果从ACEI转换成本品,必须在停止ACE抑制剂治疗至少36小时之后才能开始应用本品(参见[禁忌])。

推荐本品起始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两次。在目前未服用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的患者或服用低剂量上述药物的患者中,用药经验有限,推荐本品的起始剂量为50mg,每天两次。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本品剂量应该每2至4周倍增一次,直至达到每次200mg每天两次的目标维持剂量。

血钾水平>5.4mmol/l的患者不可开始给予本品治疗。SBP<100mmHg的患者,开始给予本品治疗时需慎重,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对于100mmHg≤SBP至110 mmHg的患者,应考虑起始剂量为50mg,每天两次。

如果患者出现不耐受本品的情况(收缩压≤95 mmHg、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肾功能损害),建议调整合并用药,暂时降低本品剂量或停用本品(参见[注意事项])。

本品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活性,故不应与ARB合用(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

肾功能损害患者:

轻度肾功能损害(eGFR 60~90 mL/min/1.73 m2)患者不需要调整起始剂量。

中度肾功能损害(eGFR 30~60 mL/min/1.73 m2)患者应考虑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天两次。由于在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eGFR<30 ml/min/1.73 m2)中的用药经验非常有限,因此这类患者应慎用本

品,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天两次。

没有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使用经验,因此不建议此类患者使用本品。

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级)患者不需要调整起始剂量。

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级)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天两次。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以每2-4周倍增一次本品剂量,直至达到目标维持剂量200mg每天两次。

不推荐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患者应用本品(参见[药理毒理])。

老年患者(65岁以上):

65岁以上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口服,一天一次,最好在早晨服用,可掰开服用,但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时应该用至少半杯液体送服。同时摄入食物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剂量应个体化,以避免心动过缓的发生。下列是有效的用药指导:高血压:47.5~95mg,一日一次。服用95mg无效的患者可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最好是利尿剂和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或者增加剂量。心绞痛:95~190mg,一日一次。需要时可合用硝酸酯类药物或增加剂量。在症状稳定的心力衰竭中,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也可能与洋地黄类药物联合治疗。患者患有稳定性慢性心力衰竭,至少在最

副作用

本品可导致以下具有临床意义的不良反应: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详见注意事项。

临床试验经验:

由于临床试验是在不同条件下开展的,一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与另一种药物在其他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直接比较,并且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无法反映实际应用中观察到的发生率。

试验PARADIGM-HF中,在进入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和依那普利的随机双盲阶段之前,要求受试者完成分别为期15天和29天(中位值)序贯的依那普利导入期和诺欣妥导入期。依那普利导入期有1102名患者(10.5%)永久终止研究,5.6%是由于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肾功能损害(1.7%)、高钾血症(1.7%)和低血压(1.4%)。诺欣妥导入期,另外10.4%的患者永久终止治疗,5.9%是由于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肾功能损害(1.8%)、低血压(1.7%)和高钾血症(1.3%)。由于这一导入期设计,下面描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预期的实际应用中的发生率。

双盲阶段评价了4203名诺欣妥治疗患者、4229名依那普利治疗患者的安全性。PARADIGM-HF研究中,随机至诺欣妥组的患者接受长达4.3年的治疗,中位暴露持续时间为24个月;3271名患者接受了一年以上的治疗。450名(10.7%)诺欣妥治疗患者、516名(12.2%)依那普利治疗患者在双盲阶段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

双盲阶段≥5% 诺欣妥治疗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表1所示。

1. 双盲阶段≥5% 诺欣妥治疗患者报告的不良反应

低血压 诺欣妥(n = 4,203)18% 依那普利(n = 4,229) 12%

高钾血症 诺欣妥(n = 4,203)12% 依那普利(n = 4,229) 14%

咳嗽 诺欣妥(n = 4,203)9% 依那普利(n = 4,229)13%

头晕 诺欣妥(n = 4,203)6% 依那普利(n = 4,229) 5%

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诺欣妥(n = 4,203)5% 依那普利(n = 4,229) 5%

试验PARADIGM-HF中,依那普利导入期和诺欣妥导入期的血管性水肿发生率均为0.1%。双盲阶段,诺欣妥治疗患者血管性水肿发生率高于依那普利治疗患者(分别为0.5%和0.2%)。诺欣妥治疗的黑人患者和依那普利治疗的黑人患者中血管性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4%和0.5%(参见[注意事项])。

在PARADIGM-HF研究的双盲阶段,依那普利组、诺欣妥组的Or thostasis发生率分别为1.1%、2.1%。与依那普利治疗患者相比(1.3%),1.9%的诺欣妥治疗患者报告了跌倒。

实验室异常: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PARADIGM-HF研究的双盲阶段,诺欣妥组和依那普利组均有大约5%的治疗患者观察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20%。

血清肌酐

依那普利导入期1.4%的患者、诺欣妥导入期2.2%的患者观察到血清肌酐升高>50%。双盲治疗阶段,诺欣妥组和依那普利组均有大约16%的患者血清肌酐升高>50%。

血清钾

依那普利和诺欣妥导入期,均观察到大约4%患者的钾浓度>5.5mEq/L。双盲治疗阶段,诺欣妥组和依那普利组均有大约16%的患者钾浓度>5.5 mEq/L。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通常与剂量有关。常见:一般副作用:疲劳,头痛,头晕(>1/100)循环系统:肢端发冷,心动过缓胃肠系统: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少见:一般副作用:胸痛,体重增加循环系统:心力衰竭暂时恶化中枢神经系统:睡眠障碍,感觉异常呼吸系统:气急,支气管哮喘或有气喘症状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罕见:一般副作用:多汗,脱发,味觉改变,可逆性性功能异常(

禁忌

禁用于对本品活性成份(沙库巴曲、缬沙坦)或任何辅料过敏者。

禁止与ACEI合用(参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必须在停止ACEI治疗36小时之后才能服用本品。

禁用于存在ACEI或ARB治疗相关的血管性水肿既往病史的患者。

禁用于遗传性或特发性血管性水肿患者。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禁止诺欣妥与阿利吉仑合用(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禁用于重度肝功能损害、胆汁性肝硬化和胆汁淤积。

禁用于中期和晚期妊娠患者(参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以下情况禁用本品:

1、心源性休克。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肺水肿、低灌注或低血压),持续地或间歇地接受β受体激动剂正变力性治疗的患者。

5、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低血压。

6、本品不可给予心率0.24秒或收缩压7、心力衰竭适应症患者,如果其平卧位收缩压在多次测量时均低于100mmHg,在开始治疗前应对其是否适用本品进行重新评估。

8、伴有坏疽危险的严重外周血管疾病患者。

9、对本品中任何成份或其它β受体阻滞剂过敏者。

成分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本品主要成分为琥珀酸美托洛尔。

性状

淡黄色椭圆形薄膜衣片,一面凹刻有“L1”字样,另一面凹刻有“NVR”字样(100mg 规格)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注意事项

警告:胚胎毒性

怀孕妇女应用本品可能造成胎儿损害。孕中期和孕晚期应用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降低胎儿肾脏功能并增加胎儿和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现怀孕时要考虑替代药物治疗并停用本品。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替代治疗(替代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并且认为本品可挽救母亲生命,则告知怀孕妇女本品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血管性水肿:

诺欣妥可能导致血管性水肿。在研究PARADIGM-HF的双盲阶段,0.5%的诺欣妥治疗患者和0.2%的依那普利治疗患者发生了血管性水肿(参见[不良反应])。如果发生血管性水肿,立即停用诺欣妥,给予适当的治疗并监测呼吸道受累情况。禁止再次应用诺欣妥。对于已确认的局限于面部和唇部的血管性水肿病例,一般无需治疗便可缓解,虽然应用抗组胺药有助于缓解症状。

伴有喉头水肿的血管性水肿可能是致命性的。如果水肿累及舌、声门或喉,可能会导致气道阻塞,要给予适当的治疗,例如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3 mL-0.5 mL)以及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患者气道通畅。

应用诺欣妥时黑人中血管性水肿发生率高于非黑人患者。

有血管性水肿既往史的患者应用诺欣妥时血管性水肿风险可能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已知有与ACEI或ARB治疗相关的血管性水肿既往病史的患者不应该使用诺欣妥(参见[禁忌])。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双重阻滞:

因有发生血管性水肿的风险,诺欣妥不得与ACEI合用。必须在ACEI末次给药36小时之后才能开始应用诺欣妥。如果停止诺欣妥治疗,必须在诺欣妥末次给药36小时之后才能开始应用ACEI(参见[禁忌]、[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诺欣妥与直接肾素抑制剂(如阿利吉仑)合用需警慎(参见[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禁止诺欣妥与阿利吉仑合用(参见[禁忌])。

因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活性,诺欣妥不应与ARB合用(参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低血压:

诺欣妥可降低血压并可能造成症状性低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的患者(例如血容量不足或电解质不足的患者,如正接受高剂量利尿剂治疗患者)风险更大。研究PARADIGM-HF双盲阶段,18%的诺欣妥治疗患者和12%的依那普利治疗患者报告了低血压不良事件(参见[不良反应]),两个治疗组大约1.5%的患者报告了低血压严重不良事件。在给予诺欣妥之前应纠正血容量不足或电解质不足的状况,或是以较低剂量开始给药。如果发生低血压,应考虑调整利尿剂、合用的降压药的剂量,并治疗导致低血压的其他病因(如血容量不足)。如果在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低血压仍持续存在,则降低诺欣妥剂量或暂时停用。通常不需要永久停止治疗。

肾功能损害:

由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预期易感个体应用诺欣妥治疗可能出现肾功能减退。在PARADIGM-HF研究双盲阶段,诺欣妥组和依那普利组均有5%的患者报告了肾功能衰竭不良事件(参见[不良反应])。在肾功能取决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的患者中(例如,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ACEI和ARB治疗可伴发少尿、进行性氮质血症、罕见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死亡。如果患者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肾功能减退,则密切监测血清肌酐并降低诺欣妥剂量或暂停给药(参见[用法用量]—特殊人群和[药代动力学])。

与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其他药物一样,在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中,诺欣妥可能引起血尿素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肾动脉狭窄患者需慎用诺欣妥并建议进行肾功能监测。

高钾血症:

通过作用于RAAS,应用诺欣妥治疗时可能发生高钾血症。在PARADIGM-HF研究双盲阶段,12%的诺欣妥治疗患者和14%的依那普利治疗患者报告了高钾血症不良事件(参见[不良反应])。要定期监测血清钾水平并进行适当治疗,尤其是对存在高钾血症风险因素的患者(如重度肾功能损害、糖尿病、低醛固酮血症或正在接受高钾饮食),可能需要降低诺欣妥剂量或暂停给药(参见[用法用量])。

NYHA功能分级IV级患者:

由于在NYHA功能分级Ⅳ级的患者中的临床经验有限,此类患者开始诺欣妥治疗时应慎重。

B型利钠肽(BNP):

B型利钠肽(BNP)是脑啡肽酶的底物。对于接受诺欣妥治疗的患者而言,B型利钠肽(BNP)并不是心力衰竭的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肝功能损害患者:

在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 级)或AST/ALT值高于正常上限两倍的患者中的临床用药经验有限。在这些患者中,暴露量可能增高,且未确立安全性特征。因此建议此类患者慎用本品。本品禁用于重度肝功能损害、胆汁性肝硬化或胆汁淤积患者(Child-Pugh C 级)

美托洛尔可能使外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的症状如间歇性跛行加重。对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伴代谢性酸中毒的各种急症,及合用洋地黄时,必须慎重。患变异型(Prinzmetal氏)心绞痛的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能会由于α受体介导的冠状血管收缩而导致心绞痛发作的频度和程度加重。因此,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此类患者。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使用时也必须慎重。对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同时给予足够的扩支气管治疗,β2受体激动剂的剂量可能需要增加。美托洛尔的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或掩盖低血糖的危险低于非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