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100mg*21粒 |
0.5g |
生产企业 |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H20180042 |
国药准字H20073024 |
说明 | ||
适应症 |
本品适用于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 |
结肠癌辅助化疗:卡培他滨适用于Dukes'C期、原发肿瘤根治术后、适于接受氟嘧啶类药物单独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单药辅助治疗。其治疗的无病生存期(DFS)不亚于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方案(5-FU/LV)。卡培他滨单药或其他药物联合化疗均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但已有试验数据表明在联合化疗方案中卡培他滨叫5-FU/LV改善生病生存期。医师在开具处方使用卡培他滨单药对Dukes’C期结肠癌进行辅助治疗时,可参考以上研究结果。用于支持该适应症的数据来自国外临床研究(见【临床试验】部分内容)。 结直肠癌:卡培他滨单药或与奥沙利铂联合(XELOX)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乳腺癌联合化疗:卡培他滨可与多西紫杉醇联合用于治疗含蒽环类药物方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 乳腺癌单药化疗:卡培他滨亦可用于治疗对紫杉醇及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均耐药或对紫杉醇耐药和不能再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例如已经接受了累积剂量400mg/m2阿霉素或阿霉素同类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耐药的定义为治疗期间疾病继续进展(有或无初始缓解),或完成含有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 胃癌:卡培他滨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者转移性胃癌的一线治疗。 |
用法用量 |
应由具抗癌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开始并监督本品治疗。 推荐剂量 哌柏西利的推荐剂量为 125 mg,每天一次,连续服用 21 天,之后停药 7 天(3/1 给药方 案),28 天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应当持续进行,除非患者不再有临床获益或出现不可接受 的毒性。 当与来曲唑联用时,来曲唑的推荐剂量为 2.5 mg,口服,每天一次,在整个 28 天治疗周 期连续服药。具体请参见来曲唑批准的说明书。 给药方法 口服。应与食物同服,最好随餐服药以确保哌柏西利暴露量一致(见【药代动力学】)。哌柏 西利不得与葡萄柚或葡萄柚汁同服(见【药物相互作用】)。 哌柏西利胶囊应整粒吞服(吞服前不得咀嚼、压碎或打开胶囊)。如果胶囊出现破损、裂纹 或其他不完整的情况,则不得服用。 应鼓励患者在每天大约相同的时间服药。如果患者呕吐或者漏服,当天不得补服。应照常进 行下次服药。 剂量调整 建议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 出现某些不良反应时可能需要暂时中断/延迟给药和/或减低剂量,或永久停药来进行控制。特殊人群 老年人 ≥65 岁的患者无需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见【药代动力学】)。 儿科人群 尚未确定哌柏西利在≤18 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没有数据可用。 肝损伤 轻度或中度肝损伤患者(Child-Pugh A 级和 B 级)无需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重度肝损伤 (Child-Pugh C 级)患者的推荐剂量为 75 mg,每天一次,采用 3/1 给药方案(见【注意事 项】和【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轻度、中度或重度肾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 [Creatinine Clearance, CrCl] ≥15 mL/min)无需 调整哌柏西利的剂量。需要血液透析患者的数据不充分,无法对该人群提供任何剂量调整建 议(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与 CYP3A 强效抑制剂合用时的剂量调整 避免伴随使用 CYP3A 强效抑制剂,考虑替换为没有或只有微弱 CYP3A 抑制作用的其他 伴随用药。如果患者必须合用 CYP3A 强效抑制剂,则将哌柏西利的剂量减少至 75 mg,每 天一次。如果停用强效抑制剂,则将哌柏西利的剂量增加至开始使用 CYP3A 强效抑制剂之 前的剂量(在抑制剂的 3 至 5 个半衰期后) |
推荐剂量:每日2.5g/m2,连用2周,休息1周。每日总剂量分早晚2次于饭后半小时用水吞服。如病情继续恶化或产生不能耐受的毒性时应停止治疗。治疗中剂量调整:本品所引起的毒性有时需要做对症处理或对剂量进行调整(停药或减量)。一旦减量,以后不能再增加剂量。以下是对毒性进行剂量调整时的推荐剂量(根据加拿大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毒性标准)。1级:维持剂量。2级:第一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维持剂量的10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二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75%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三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5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四次出现:永久停止治疗。3级:第一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75%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二次出现: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0-1级水平时,按推荐剂量的50%进行下一疗程治疗。第三次出现:永久停止使用。4级:永久停止治疗。;如停药后需继续治疗,则应考虑到病人的最大益处,且在毒性症状恢复至0-1级水平时以推荐剂量的50%进行使用。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肝功能不全:对肝转移引起的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病人所进行的本品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无须对这类病人作剂量调整。肾功能不全:尚未对肾功能不全者(指血清肌酐升高)进行本品药代动力学研究。儿童:尚未在儿童中进行本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老年人:无须作剂量调整。但老年人(65岁以上)比年轻人更易对卡培他滨产生毒性,故应对其进行密切监测。 |
副作用 |
本说明书描述了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判断为可能由哌柏西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近似的 发生率。由于每项临床试验的条件各不相同,在一个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能与另一个临床试验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 际发生率。 安全性特征概要 哌柏西利的总体安全性特征评估来自在 HR 阳性、HER2 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随机研究 中接受哌柏西利与内分泌疗法联合治疗(527 例与来曲唑联用和 345 例与氟维司群联用) 的 872 例患者的合并数据 [包括研究 PALOMA-1 (A5481003),研究 PALOMA-2 (A5481008),研究 PALOMA-3 (A5481023)]。 临床研究中,接受哌柏西利治疗的患者报告的最常见(≥20%)的任何级别的不良反应为中 性粒细胞减少症、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疲乏、恶心、口腔炎、贫血、脱发和腹泻。哌柏西 利的最常见(≥2%)的 ≥3 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疲乏和 感染。 |
已知对卡培他滨或其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既往对氟尿嘧啶有严重、非预期的反应或已知对氟嘧啶过敏患者禁用卡培他滨。 同其他氟尿嘧啶药物一样,卡培他滨禁用于已知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缺陷的患者。 卡培他滨不应与索立夫定或其类似物(如溴夫定)同时给药(见【药物相互作用】)。 卡培他滨禁用于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分)。 联合化疗时,如存在任一联合药物相关的禁忌症,则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对顺铂的禁忌症同样适用于卡培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 |
禁忌 |
对活性成分或章节【成分】项下所列的任一辅料过敏者禁用。 禁止使用含圣约翰草的制品 |
已知对卡培他滨或其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既往对氟嘧啶有严重、非预期的反应或已知对氟尿嘧啶过敏患者禁用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禁用于已知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完全缺乏的患者。 卡培他滨不应与索立夫定或其类似物(如溴夫定)同时给药(见【药物相互作用】)。 卡培他滨禁用于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分)。联合化疗时,如存在任一联合药物相关的禁忌症,则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对顺铂的禁忌症同样适用于卡培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 哌柏西利 辅料名称:微晶纤维素、单水乳糖、羧甲基淀粉钠、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 |
本品主要成为卡培他滨。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至黄色粉末 |
双凸,长方形桃色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一面有XELODA字样,另一面有500字样。 |
注意事项 |
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 鉴于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接受哌柏西利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 合治疗时,必须进行卵巢切除或使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LHRH)激动剂抑制卵巢功能。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绝经前/围绝 经期女性的研究中,仅与 LHRH 激动剂联合用药。 |
腹泻:卡培他滨可引起腹泻,有时比较严重。对于出现严重腹泻的患者应给予密切监护,若患者开始出现脱水,应立即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在合理用药范围,应及早开始使用标准止泻治疗药物(如洛哌丁胺)。必要时需降低给药剂量(见【用法用量】)。 脱水:必须预防脱水,并且在脱水出现时及时纠正。病人出现厌食、虚弱、恶心、呕吐或腹泻时早期即可出现脱水。脱水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与卡培他滨合并应用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在这些情况下,已有肾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的报告当出现2 级(或以上)脱水症状时,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治疗,同时纠正脱水。直到病人脱水症状消失,且导致脱水的直接原因被纠正和控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本品治疗。针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调整给药剂量是必要的。 已观察到的卡培他滨的心脏毒性与氟尿嘧啶药物类似,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脏停搏、心衰和心电图改变。既往有冠状动脉疾病史患者中这些不良事件可能更常见。 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缺乏:已将与5-FU相关的罕见的非预期重度毒性(例如口腔炎、腹泻、粘膜炎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神经毒性)归结于DPD活性缺乏。DPD(一种涉及氟尿嘧啶降解的酶)活性低或缺乏患者发生氟尿嘧啶所致重度、危及生命或致死性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尽管DPD缺乏无法准确测定,对于DPYD基因位点有某种纯合性或某种复合杂合性突变的患者(基于实验室检测)会导致DPD活性完全或接近完全缺乏,发生危及生命或致死性毒性的风险最高,故不应接受本品治疗。对于DPD活性完全缺乏的患者,尚未证实任何安全剂量。 对于本品获益大于风险(考虑到备选的非氟嘧啶类化疗方案的适合性)的DPD部分缺乏患者,治疗时必须极其谨慎,开始时大幅降低剂量,之后频繁监测,并根据毒性调整剂量。 在接受卡培他滨治疗的未能确认DPD缺乏的患者中,可能发生表现为急性药物过量的危及生命毒性。如发生2-4级急性毒性,必须立刻终止治疗。应根据观察到毒性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临床评估考虑永久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