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羟氯喹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硫酸羟氯喹片

巴瑞替尼片

规格

0.2g*10片

2mg(以C16H17N7O2S计)
生产企业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200001

H20190039
说明
适应症

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由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疾病。

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巴瑞替尼可以与甲氨蝶呤或其他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

用法用量

片剂为口服给予。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首次剂量为每日400mg,分次服用。当疗效不再进一步改善时,剂量可减至200mg维持。如果治疗反应有所减弱,维持剂量应增加至每日400mg。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不应超过6.5mg/kg/日(自理想体重而非实际体重算得)或400mg/日,甚至更小量。儿童:应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不应超过6.5mg/kg/日(根据理想体重算得)或400mg/日,甚至更小量。年龄低于6岁的儿童禁用,200mg片剂不适合用于体重低于35kg的儿童。每次服药应同时进食或饮用牛奶。羟氯喹具有累积作用,需要几周才能发挥它有益的作用,而轻微的不良反应可能发生相对较早。如果风湿性疾病治疗6个月没有改善,应终止治疗。在光敏感疾病时,治疗应仅在最大程度暴露于日光下给予。

应该由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推荐剂量为2mg每日一次。口服给药,餐时或空腹时均可,可以在一日中的任何时候给药。

副作用

视觉影像:视网膜变化:可发生视网膜色素沉着变化和视野缺损,罕有报道。早期停用本品后这些病变是可逆的。如果进一步发展,即使停用本品后仍有加重的危险。报告有黄斑病变和黄斑变性的病例,并且可能为不可逆。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者伴有旁中心或中心环形暗点,暂时性的盲点,颞侧视野缺损和异常色觉。其余详见内部说明书。

安全性特征汇总 在接受巴瑞替尼单药治疗的研究(RA-BEGIN研究,未接受过DMARD治疗的患者)或巴瑞替尼与传统DMARDs联合给药治疗的研究中,最常报告的发生率≥2%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s)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升高(33.6%)、上呼吸道感染(14.7%)以及恶心(2.8%)。巴瑞替尼治疗中报告的感染包括带状疱疹。 不良反应列表 共有3,464例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中接受了巴瑞替尼治疗,累计为4214患者-年暴露量。这些患者中,216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了至少长达1年的巴瑞替尼治疗。综合了6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评估巴瑞替尼相对于安慰剂在治疗开始后长达16周的安全性。 选定不良反应的描述 RA-BEGIN研究中,整个52周期间,甲氨蝶呤与巴瑞替尼联合治疗组中恶心的发生频率(9.3%) 高于甲氨蝶呤治疗组(6.2%) 或巴瑞替尼治疗组(4.4%)。恶心最常发生于治疗的前2周。 感染 对照研究中,截至治疗的16周,巴瑞替尼治疗组中所有感染(每100患者年暴露量中≥1例事件的患者比例)的发生率为101,而安慰剂治疗组中为83。大多数感染的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截至16周时,在包含4 mg、2 mg两个剂量和安慰剂的研究中,分别有319%、28.8% 和24.1%的患者报告感染。巴瑞替尼相对于安慰剂在感染相关ADRs方面的报告率为:上呼吸道 感染(14.7% vs. 11.7%)、尿路感染(3.4% vs. 2.7%)、胃肠炎(1.6% vs. 0.8%)、单纯疱疹(1.8% vs. 0.7%)以及带状疱疹(1.4% vs. 0.4%)。RA-BEGIN研究中,截至52周时,甲氨蝶呤与巴瑞替尼联合治疗组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频率(26.0%) 高于甲氨蝶呤治疗组(22.9%)或巴瑞替尼治疗组(22.0%)。巴瑞替尼治疗组(1.1%)相对于安慰剂治疗组(1.2%) 在严重感染发生率方面相似。对于巴瑞替尼,最常见的严重感染为带状疱疹和蜂窝织炎。长期暴露期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保持稳定。临床试验中严重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3.2例每100患者年。 肝转氨酶升高 对照研究中,截至16周时,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升高≥3x 正常值上限(ULN)分别发生于1.4%和0.8%的患者中,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分别为1.0%和0.8%。大多数肝转氨酶升高病例为无症状性和一过性。 RA-BEGIN研究中,巴瑞替尼与可能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联合给药,例如甲氨蝶呤,可能会使这些指标升高的发生频率增加。截至52周时,甲氨蝶呤和巴瑞替尼联合治疗组中ALT和AST升高≥3x ULN的发生频率(7.5%和3.8%) 高于甲氨蝶呤治疗组(2.9%和0.5%)或巴瑞替尼治疗组(1.9%和1.3%)。 ALT或AST升高的模式和发生率随着时间的进展保持稳定,包括在长期扩展研究中。 血脂升高 巴瑞替尼治疗与血脂参数有剂量依赖性升高,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LDL/HDL比率未发生变化。第12周时观察到血脂参数升高,并且随后在高于基线的数值保持稳定,包括长期扩展研究中。对照研究中,截至16周时,巴瑞替尼相对于安慰剂观察到如下比例: ●总胆固醇升高25.17 mmol/L: 分别为49.1%和15.8%。 ●LDL胆固醇升高2 3.36 mmol/L:分别为33.6%和10.3%。 ●HDL胆固醇 升高21.55 mmol/L:分别为42.7%和13.8%。 ●甘油三酯升高> 5.65 mmolL: 分别为0.4%和0.5%。 在包含4 mg、2 mg两个剂量和安慰剂的研究中,截至16周时,分别在48.8%、34.7%和17.8%的患者中报告观察到总胆固醇升高5.17 mmol/L,与剂量相关。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后,升高的LDL胆固醇下降至治疗前水平。 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 对照研究中,截至16周时,CPK值升高较为常见。0.8%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了显著升高(>5x ULN),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为0.3%。4mg、2mg和安慰剂组中,截至16周时,分别在1.5%、0.8%和0.6%的患者中观察到CPK升高25xULN,且与剂量相关。大多数升高为一-过性,无需暂停治疗。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确认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例。第4周时观察到CPK升高,并且随后在高于基线的数值保持稳定,包括在长期扩展研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 对照研究中,截至16周时,0.3%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x10细胞/L,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发生。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与严重感染的发生之间无明显关联。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如果ANC< 1 x 10%细胞/L,治疗将被暂停。随着时间的进展,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的模式和发生率在低于基线水平的数值保持稳定,包括在长期扩展研究中。血小板增多 在对照研究中,截至16周时,2.0% 接受巴瑞替尼4 mg治疗的患者中和1.1%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发生血小板计数升高(高于600x 10细胞/L)。血小板计数的升高与血栓性不良事件之间未观察到关联。随着时间的进展,血小板细胞计数升高的模式和发生率在高于基线水平的数值保持稳定,包括在长期扩展研究中。

禁忌

已知对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过敏的患者。先前存在眼睛黄斑疾病的患者。6岁以下儿童(200mg片剂不适用于体重小于35kg的儿童)。

感染 相对于安慰剂,巴瑞替尼治疗与感染发生率升高相关,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见[不良反应] )。RA-BEGIN研究中,相对于巴瑞替尼治疗,巴瑞替尼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会导致感染频率升高。在活动性、慢性或复发性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巴瑞替尼治疗前应该谨慎考虑风险和获益。如果出现感染,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而且如果患者对标准治疗无应答,则应该暂停巴瑞替尼治疗。在感染痊愈前不得重新开始巴瑞替尼治疗。 结核 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前,患者应该接受结核(TB)筛查。巴瑞替尼不应该用于有活动性TB的患者。在之前未接受治疗的潜伏TB患者中,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前应考虑进行抗-TB治疗。 血液学异常 临床试验中,在少于1%的受试者中报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x10细胞/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 <0.5x 10%细胞/L以及血红蛋白<8g/dL。在患者常规治疗期间观察到ANC< 1 x 109细胞/L、ALC< 0.5x 10%细胞/L或血红蛋白<8 g/dL时,不应起始治疗,或应该暂停治疗(见(用法用量] )。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淋巴细胞增多的风险会升高。罕见报告患有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例。 病毒再激活 临床研究中报告了病毒再激活,包括疱疹病毒再激活(例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的发生(见[不良反应] )。之前接受过生物和传统DMARDs治疗的年龄≥65岁的患者中更常报告带状疱疹的发生。如果患者发生了带状疱疹感染,则应该暂时停止巴瑞替尼治疗,直至症状痊愈。 巴瑞替尼开始治疗之前应该依据临床指南进行病毒性肝炎筛查。具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活动性感染证据的患者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但是丙型肝炎病毒RNA阴性的患者允许参与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但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患者也允许参与研究;应该监测这些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的表达。如果检测出HBV DNA,则应该咨询肝病医生是否应该暂停治疗。 免疫接种 没有正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对活疫苗的应答数据。巴瑞替尼治疗期间或即将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前,不推荐使用活疫苗或减毒疫苗。在开始巴瑞替尼治疗前,建议按照现行免疫接种指南为所有患者接种近期需要接种的所有疫苗。 血脂异常 相对于安慰剂,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血脂参数出现剂量依赖性升高(见(不良反应] )。接受他汀类药物导致LDL胆固醇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后大约12周应该评估血脂参数,而且随后应该依据高脂血症国际临床指南管理患者。这些血脂参数的升高对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尚未确定。 肝转氦酶升高 临床试验中,在少于1%的患者中报告ALT和AST升高至25和2 10 x正常值上限(ULN)。在RA-BIGIN研究中,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相对于巴瑞替尼治疗,使得肝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的频率增加(见[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常规治疗期间观察到ALT或AST升高以及出现疑似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则应该暂停巴瑞替尼治疗,直至排除该诊断。 恶性肿瘤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的风险升高。免疫调节药物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 包括淋巴瘤)的风险。 临床数据尚不足以评估暴露于巴瑞替尼之后的恶性肿瘤潜在发生率。正在进行长期安全性评估。 静脉血栓栓塞 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已报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事件。存在DVT/PE风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肥胖、有DVTPE病史,手术或卧床,应慎用巴瑞替尼。如果出现DVTPE的临床特征,应暂停巴瑞替尼治疗,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治疗。 实验室监测 免疫抑制药物 不推荐与生物DMARDs或其他Janus激酶(JAK)抑制剂联合用药,因为无法排除会增加免疫抑制风险。有关巴瑞替尼与强效免疫抑制药物联合使用的数据(例如,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环孢素)有限,当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该谨慎使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巴瑞替尼对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未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成分

本品活性成份为硫酸羟氯喹。

巴瑞替尼

性状

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面刻有HCQ,另一面刻有200字样。

本品为浅粉色椭圆形薄膜衣片,一面凹印"Lilly"字样,另一面凹印"2"字样。

注意事项

在开始使用本品进行长期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应进行眼科学检查。检查包括视敏度、中心视野、色觉和眼底检查等。此后,应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视网膜疾病与药物剂量有很大相关性,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5mg/kg体重情况下,发生视网膜损害的风险低。但超过推荐的每日剂量将会大大增加视网膜毒性的风险。有下列情况的患者,眼科检查的频次应该增加;每日剂量超过6.5mg/kg理想体重。按照绝对体重作为给药指导对肥胖患者会导致药物过量。其余详见内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