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7.5mg*6片 |
|
生产企业 |
同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10719 |
国药准字Z51020250 |
说明 | ||
适应症 |
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症状治疗 |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闭阻、淤血阻络所致的弊病。症见关节疼痛、刺痛或疼痛较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见上述症候者。 |
用法用量 |
口服,用水或流质送服吞咽。类风湿性关节炎:每天15毫克(2片),根据治疗后的反应,剂量可减至7.5毫克(1片)/天。骨关节炎:7.5毫克(1片)/天,如果需要,剂量可增至15毫克(2片)/天。对于不良反应有可能增加的病人:治疗开始剂量7.5毫克(1片)/天。严重肾衰竭的病人透析时:剂量不应超过7.5毫克(1片)/天。美洛昔康片每日最大建议量为15毫克(2片)。儿童适用的剂量尚未确定,目前只限于成人使用。 |
口服。常用量:一次 3~4 片;极量:一次 5片;一日 一次。睡前温开水送服,连服7日为一疗程,两疗 |
副作用 |
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以下罗列的不良反应系在美洛昔康片给药后发生,然而他们的发生频率是根据临床试验记录结果,而无论与美洛昔康片用药是否有因果关系,这些信息是基于对3750个病人进行的超过18个月的临床试验得到的,病人每日口服美洛昔康片剂量为7.5或15毫克(治疗用药的平均时间为127天)。胃肠道的:频率超过1%: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胀气,腹泻。频率介于0.1%和1%之间:短暂的肝功能指标异常(如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食道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隐伏或肉眼可见的胃肠道出血。频率小于0.1%:胃肠道穿孔,结肠炎。血液的:频率超过1%:贫血介于0.1%和1%之间:血细胞计数失调,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同时使用潜在的骨髓毒性药物,特别是氨甲喋呤,是导致出现血细胞减少的一个因素。皮肤病学的:频率超过1%:瘙痒、皮疹介于0.1%和1%之间:口炎、荨麻疹小于0.1%:感光过敏呼吸道:频率小于0.1%:已有报道在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包括美洛昔康片之后有个体出现急性哮喘。中枢神经系统:频率多于1%:轻微头晕、头痛介于0.1%和1%之间:眩晕、耳鸣、嗜睡心血管的:频率多于1%::水肿介于0.1%和平共处%之间:血压升高、心悸、潮红泌尿生殖系统的:介于0.1%和1%之间:肾功能指标异常(血清肌酐和/或血清尿素升高) |
尚不明确。 |
禁忌 |
以下情况禁用:对药物活性成分美洛昔康或其赋形剂已知过敏者,与乙酰水杨酸和其他NSAID可能会有交叉过敏反应。对使用乙酰水杨酸或其他NSAID后出现哮喘、鼻腔息肉、血管水肿或荨麻疹症状的病人不宜使用美洛昔康片。-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功能不全者-非透析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和年龄小于15岁的青少年-孕妇或哺乳者 |
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肝、肾病患者忌服。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分为美洛昔康 |
马钱子粉、僵蚕(炒)、乳香(炒)、没药(炒)、全蝎、牛膝、苍术、麻黄、甘草。 |
性状 |
本品为微黄色片 |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
注意事项 |
与使用其他的NSAID一样,对于具有上消化道病史和正在使用抗凝剂的病人使用美洛昔康片应该注意,若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应该停止使用美洛昔康片。对出现粘膜与皮肤不良反应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并且考虑停止使用美洛昔康片。NSAID对在维持肾灌注中起支持作用的肾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因此对于肾血流和血容量减少的病人,使用NSAID可能助长明显的肾脏失代偿,但停用NSAID后,肾功能通常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下列病人最有可能出现上述反应:脱水病人、充血性心脏衰竭病人、肝硬变病人、肾病综合症病人、明显的肾疾病患者、使 |
1.孕妇,高血压患者,心、肝、肾病患者忌服;儿童、老弱者慎服;不宜久服多服。 2.服本品后若出现头晕、恶心、身软,可减量或暂停服,并多饮温开水或用甘草、绿豆煎水服,即可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