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5mg*36粒 |
5mg |
生产企业 |
江西赣药全新制药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90169 |
国药准字J20160069 |
说明 | ||
适应症 |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
用于2型糖尿病。 单药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联合治疗:当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改善血糖控制。 重要的使用限制:由于对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故本品不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尚未对本品与胰岛素的联合使用进行研究。尚未确定有胰腺炎病史的患者使用本品是否会增加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参见注意事项)。 |
用法用量 |
取本品置舌面,不需用水,本品迅速崩解,随唾液吞咽入胃。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剂量2.5~20mg/日,早餐前30分钟服用。 |
口服,推荐剂量5mg每日1次,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 肾功能不全患者: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临床研究中经验有限,因此不推荐本品用于此类患者 (参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受损患者:轻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无需进行剂量调整 (参见药代动力学)。本品用于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谨慎,不推荐用于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 (参见注意事项) 强效细胞色素P450 3A4/5 (CYP 3A4/5) 抑制剂: 与强效CYP3A4/5抑制剂 (如酮康唑、阿扎那韦、克拉霉素、茚地那韦、伊曲康唑、奈法唑酮、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和泰利霉素) 合用时,应将本品的剂量限制为2.5 mg/天。 |
副作用 |
1.较常见的为肠胃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2.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3.偶见低血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活动过度者不规则进食饮酒或肝功能损害者。4.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
由于各个临床试验的条件差异很大,一个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个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该发生率也不能反映药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禁忌 |
1.对磺胺药过敏者。2.已明确诊断的型糖尿病患者。3.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外伤和重大手术等应激情况。4.肝肾功能不全。5.白细胞减少的病人。 |
对本品有严重超敏反应史(例如速发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或剥脱性皮肤损害)的患者(参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
成分 |
格列吡嗪。 |
本品活性成分为沙格列汀。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片。在口腔内遇唾液迅速崩解、无沙砾感、口感良好。 |
本品为粉红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以后显白色。 |
注意事项 |
1.病人用药时应遵医嘱注意饮食控制和用药时间。2.下列情况应慎用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3.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血象并进行眼科检查。4.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
一般情况 :沙格列汀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尚未进行沙格列汀与胰岛素联用的研究。 肾功能不全 :沙格列汀用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不推荐用于这类人群(参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 肝功能受损 :沙格列汀用于中度肝功能受损患者需谨慎,不推荐用于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参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 过敏反应 :沙格列汀不可用于对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 皮肤疾病 :有报告在猴子的非临床毒理学试验中发现,猴的四肢出现溃疡和坏死性皮肤损伤(参见药理毒理学)。尽管在临床上并未发现皮损的发生率升高,但糖尿病并发皮损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的临床经验有限。上市后报告显示在使用DPP4抑制剂类的患者中出现了皮疹,因此皮疹也被列为沙格列汀的不良反应之一(参见不良反应)。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建议观察皮肤是否存在水泡,皮疹和溃疡。 心力衰竭 :在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I-II的患者中的临床经验有限,对NYHA为III-IV的患者使用沙格列汀的情况没有临床经验。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沙格列汀临床试验并未对接受器官移植或者明确诊断为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研究。因此,尚未获得沙格列汀在此类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乳糖 :本品含有乳糖一水合物。罕见的半乳糖不耐受遗传疾病、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患者不得服用本品。 与已知会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合用 :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会引起低血糖。因此,与沙格列汀合用时,需减少胰岛素促泌剂的剂量,以降低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大血管风险终点事件研究 :目前尚无结论性的临床研究证明沙格列汀或其他任何糖尿病治疗药物可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