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复方 |
0.25g*12片/盒 |
生产企业 |
国药集团武汉中联四药药业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42022686 |
国药准字H20094082 |
说明 | ||
适应症 |
本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治疗和预防。 |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初次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后动脉血栓性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血管性死亡)的预防。-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间歇性跛行的严重缺血性事件,特别是冠脉事件的预防。-预防慢性血透中动脉/静脉血栓的再次形成。-冠脉支架置入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预防。? |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
口服:进餐时服。成人:通常每天0.25g~0.5g(1~2片)。老年人:尽管噻氯匹定药代动力学在老年人会有所变化,但每天0.5克剂量不会因年龄而影响其药理和治疗活性。 |
副作用 |
尚不明确。 |
血液:文献报道,在两个大型临床试验中,共有2048例一过性缺血性发作或中风病人接受噻氯匹定治疗已进行严密监测。发现2.4%的病人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其中包括0.8%严重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现象(<450/mm多出现在应用噻氯匹定头三个月,但不伴有典型的感染体征或其它临床症状,且其骨髓表现为典型的骨髓细胞前体减少。另外,罕见骨髓抑制或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有报告并发血小板减少症。2)出血:噻氯匹定治疗时可出现出血并发症,有报道手术前后出血情况(见注意事项)。3)胃肠道:可引起恶心和腹泻等胃肠道紊乱。腹泻通常是较轻或一过性的,且主要出现在治疗头三个月。这些症状通常不需要停药,1-2周之内会自行消失。罕见有严重腹泻、结肠炎报道。如症状严重和持续则应停药。4)皮肤:噻氯匹定可引起皮疹(斑丘疹或荨麻疹,常伴瘙痒),通常出现在治疗头三个月,发作平均时间为11天。停药后症状在几天内消失。5)肝脏:极少报道在治疗头三个月内出现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停药后预后良好。6)非常罕见有不同表现的免疫反应报道,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狼疮综合症和过敏性肾病。7)实验室指标异常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罕有全血细胞减少以及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或伴有溶血性贫血。肝功能:用药头几个月,偶有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和胆红素增高。胆固醇:长期应用噻氯匹定可出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用药后1-4个月,血清HDL-C,LDL-C,VLDL-C和甘油三酯升高8-10%,但继续治疗也不会进一步升高。脂蛋白亚组比例(特别是HDL与LDL)比例不会改变。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上述变化与年龄、性别、饮酒或糖尿病无关,对心血管危险也无影响。 |
禁忌 |
对本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
1、有出血倾向者。2、有出血倾向的器质性病变,如: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出血性脑血管事件。3、有出血时间延长的血液病。4、有噻氯匹定过敏史者。5、有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史者。? |
成分 |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粒含亚油酸0.35g﹑维生素B6 2mg﹑维生素C25mg﹑维生素E1.67mg﹑肌醇10mg﹑大豆磷脂﹑24mg﹑甲基橙皮苷10mg。 |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噻氯匹定。化学名:5-(2-氯苄基)-4,5,6,7-四氯噻吩并(3,2-C-)吡啶盐酸盐。分子式:C14H14ClNS·HCl分子量:300.25 |
性状 |
胶囊剂 |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呈白色或类白色。 |
注意事项 |
本品注意事项。1. 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维生素 C 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1). 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2). 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3). 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4). 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5). 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6). 尿 PH 下降.2. 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C。(1). 半胱氨酸尿症。(2). 痛风。(3). 高草酸盐尿症。(4). 草酸盐沉积症。(5). 尿酸盐性肾结石。(6). 糖尿病(因维生素 C 可能干扰血糖定量)。(7).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8). 血色病。(9).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10). 镰形红细胞贫血。3. 维生素 C 大量长期服用后,宜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停药后坏血病。4. 维生素 B 6 对诊断的干扰:尿胆原试验呈假阳性。 |
已观察到严重和有时是致命后果的血液和出血性不良反应(见不良反应),这些严重不良反应通常与下述有关:-不适当监测,延误诊断和不适当的治疗措施-联合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类消炎药。因此,必须严格按照产品适应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用药。血液监测:在用药头三个月内,每两周和停药后15天内,应检查血细胞计数、分类和血小板计数。如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1,500/mm3)或血小板减少(<100,000/mm3)时应立即停药,并且应监测白细胞数及分类和血小板计数至正常。临床监测:凡用该药的所有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