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溶液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聚甲酚磺醛溶液

吲哚美辛缓释胶囊

规格

36%(g/g)

75mg*10粒
生产企业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红林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8233

国药准字H51020108
说明
适应症

1.妇科:用于治疗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霉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及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尖锐湿疣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 2.外科与皮肤科:用子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烧伤、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3.口腔科:用于治疗口腔粘膜和齿龈的炎症,口腔溃疡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止血。

用于1.关节炎,可缓解疼痛和肿胀。

  2.软组织损伤和炎症;

  3.解热;

  4.其它:用于治疗偏头痛、痛经、手术后痛、创伤后痛等。

用法用量

妇科:用于阴道冲洗时,施比灵溶液应按1:5的比例以水稀释,而用于局部涂抹或敷贴时则无需稀释,通常敷贴每周进行1-2次。治疗前先彻底清洁宫颈及宫颈管,去除分泌物。为此可将浸有施比灵溶液的棉签插入宫颈管,转动数次取出,然后再将浸有药液的纱布块轻轻敷贴于病变组织,持续1-3分钟。一般敷贴1-2分钟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外科、皮肤科及耳鼻喉科:用于止血时,可将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的纱布按压在出血部位1~2分钟,止血后最好擦干残留药液。治疗局部烧伤、褥疮和肢体溃疡也可采用同样方法,以使其坏死组织易于脱落。治疗口腔粘膜与牙龈的病变时,治疗后必须彻底漱口。

口服 一次25~50mg(1~2粒),一日2次。

副作用

本品有时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烧灼感或疼痛)。 本品为高酸性物质,治疗口腔病变时,可能出现牙釉质。

本品为缓释胶囊,药物缓慢释放,偶有以下不良反应,不影响连续服药。

  1.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烧灼、胃炎及腹泻等。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困倦等。

  3.造血系统反应: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骨髓抑制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少见。

  4.皮肤及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麻疹、皮疹、结节性红斑等。

  其他不良反应还有:

  1.严重可有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等。

  2.肾:表现为血尿、水肿。

  3.过敏反应:哮喘、血管性水肿及休克等。

禁忌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活动性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病史者,癫痫,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品或对阿司匹林或其它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血管神经性水肿或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聚甲酚磺醛,为间甲酚磺酸和甲醛的聚合物。

化学名:2-甲基-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1H-吲哚-3-乙酸

分子式:C19H16ClNO4

分子量:357.79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

本品为缓释胶囊剂,内含白色小丸。

注意事项

1.聚甲酚磺醛会加强伤口的愈合过程。当坏死组织从病灶处脱落,有时甚至是大片脱落,亦无需惊恐。 2.治疗期间避免性交,不要使用刺激性肥皂清洗患处。 3.行经时停止用药。 4.注意防止聚甲酚磺醛与眼部接触。 5.所有治疗用具使用后均应在水中浸泡(必要时加入1~2%的氯氧化钠)。 6.如果棉织物及皮革与本品接触后,必须在其未干前请立即用水洗净。 (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1.交叉过敏反应:本品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性.由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喘息病人,应用本品时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本品因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停药后此作用可持续1天,用药期间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含量也常增高。

  3.下列情况应慎用:

  (1)本品能导致水钠潴留,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

  (2)因本品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故血友病及其它出血性疾病患者应慎用,

  此外,本品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患者也应慎用。

  4.用药期间应定期随访检查:

  (1)血象及肝、肾功能;

  (2)个案报道提及本品能导致角膜沉着及视网膜改变(包括黄斑病变),遇有视力模糊时应立即作眼科检查。

  5.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本品宜于饭后服用或与食物或制酸药同服。

  6.本品不能控制疾病过程的进展,故必须同时应用能使疾病过程改善的药物。

  由于本品的毒副反应较大,治疗关节炎一般已不作首选用药,仅在其它非甾体药无效时才考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