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复方酮康唑软膏

规格

10mg(1万单位)(按两性霉素B计)

复方
生产企业

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湖北人福成田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30892

国药准字H42022789
说明
适应症

适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者;

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或其它抗真菌药治疗无效者,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隐球菌及 其他真菌)、腹腔感染(包括与透析相关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因肾损伤或药物毒性而不能使用有效剂量的两性霉素B的患者。

本品主要用于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等。

用法用量

起始剂量:0.1mg/kg/日 (用注射用水稀释溶解并振荡摇匀后加至5%葡萄糖500ml内静脉滴注,滴速不得超过30滴/分;如无

毒副反应,第二日开始剂量增加0.25-0.50mg/kg/日,剂量逐日递增至1—3mg/kg/日。输液浓度≤0.15mg/ml为宜;

总剂量为1—5g(具体见产品说明书)。

清洗后,取适量均匀涂擦患处。一日2次。疗程:一般体股癣为2周,手足癣以4周为宜。

副作用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

1.常见红斑、灼热、瘙痒、刺痛或其他刺激症状,毛囊炎,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 2.可见皮肤干燥、多毛、萎缩纹、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等。 3.长期用药可能引起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多毛、痤疮、满月脸、骨质疏松等症状。 4.偶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禁忌

对本品过敏及严重肝病的患者禁用。

对本品组成成分、其他吡咯类、氨基糖苷类及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成分

品主要成分为两性霉素B

酮康唑、丙酸氯倍他索和硫酸新霉素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或黄色块状物。

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或类白色乳膏

注意事项

1.静脉输液瓶应加黑布遮光,以免药物效价降低。2.静脉滴注前后均应用等渗葡萄糖液静滴,以避免药液滴至血管外和防止静脉炎的发生。3.治疗期间定期随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和心电图。如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值明显升高时,则需减量或暂停治疗,直至肾功能恢复。4.本品不可用生理盐水溶解,滴注液应新鲜配制,滴注速度宜缓慢(滴速不得超过30滴/分)。每剂滴注时间至少6小时。5.本品应从小剂量开始。如可耐受毒副反应,逐渐增加至所需量。6.为减少本品的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给药前可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如吲哚美辛和异丙嗪

1. 避免接触眼睛。 2. 股癣患者,勿穿紧贴内裤或化纤内裤,宜穿棉织宽松内裤。 3. 足癣患者,浴后将皮肤擦干(特别趾间皮肤)。宜穿棉纱袜,每天更换。鞋应透气。 4. 为减少感染复发,对念珠菌病、体癣、股癣和花斑癣,治疗至少需2~4周,脂溢性皮炎至少需4周或至临床治愈。 5. 本品含有强效丙酸氯倍他索,若长期、大面积应用或采用封包治疗,由于全身性吸收作用,可造成可逆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PHA)轴的抑制,部分患者可出现柯兴综合征、高血糖及尿糖等表现,因此本品不能长期、大面积应用,亦不宜采用封包治疗。 6. 本品应用于面部、腋部及腹股沟等皮肤折皱部位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7. 如伴有皮肤感染,必须同时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同时使用后,感染的症状没有及时改善,应停用本品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8. 丙酸氯倍他索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约为氟轻松的3倍,无水钠潴留作用,有一定的促进钠、钾排泄的作用。 9.用药局部有溃疡、破损时,硫酸新霉素的吸收量可增加,应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