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60mg |
5g |
生产企业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060660 |
H20140118 |
说明 | ||
适应症 |
本品可以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用于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但不能替代二甲双胍。 那格列奈不适用于对磺脲类降糖药治疗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病人。 |
由皮肤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足癣(脚癣,运动员脚),股癣,体癣,皮肤念珠菌病。 |
用法用量 |
通常成年人每次60~120mg(半片~1片),一日三次,餐前1~15分钟以内服用。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效果不明显时,可逐步增加剂量。肝损害患者的剂量:对轻度至中度肝病患者药物剂量不需调整。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那格列奈的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与健康人相比其差别未达到有临床意义的程度。尚未对严重肝病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研究,因此严重肝病患者应慎用那格列奈。肾损害患者的剂量: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在中度至严重肾功能不全 (肌酐清除率15-50ml/min/1.73m2) 的糖尿病患者和需透析的患者,那格列奈的生物利用度和半衰期与健康人相比,其差别未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程度。 |
在受感染皮肤区域处涂抹本品,每日一次(晚间)。应持续使用本品直至观察到临床状况痊愈,此后再坚持使用数天。通常治疗阶段不应少于2周,不应超过6周。 |
副作用 |
1、低血糖:与其它抗糖尿病药物一样,服用那格列奈后,可观察到低血糖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出汗、发抖、头晕、食欲增加、心悸、恶心疲劳和无力。这些症状一般较轻且较易处理,如需要可进食碳水化合物。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出现低血糖症状,且证实血糖降低(血糖<3.3mmol/L)的患者比例为2.4%。2、肝功能:极少患者出现肝酶增高,其程度较轻且为一过性,很少导致停药。3、过敏:极少有皮疹、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报道。其它反应:临床试验发现的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胃肠道反应(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头痛以及糖尿病人群可能同时伴发的一些临床症状(如呼吸道感染)等在那格列奈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中发生的比例相似。还需注意的是,国外有报告在服用本药的病例中有心肌梗塞发作的情况,另有原因不明的突然死亡现象,所以在给药之际,应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
1.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头晕、头痛、厌食、腹胀、呕吐等,其发生率约在5%以上。 2.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心血管系统:血压降低,呼吸不规则,水肿;神经系统的焦虑、抑郁、抽搐;消化系统的厌食、便秘、口干、口渴;皮肤的血管性水肿、皮疹、指甲发亮;以及空话连篇模糊、结膜炎、中央盲点扩大,味觉减退,唾液增多,白细胞减少,肌肉酸痛,体重改变等。 3.偶见的不良反应有心绞痛、心律不齐;黄疸,肝炎,肝功能异常,血液纤维蛋白原降低,再生不良性贫血。 |
禁忌 |
1、对药物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赋形剂过敏患者禁用;2、Ⅱ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禁用;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 |
1.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2.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应避免使用本品。 3.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本品不应大面积用于怀孕及哺乳期妇女的严重腐蚀或炎症明显的皮肤,且不应用包封疗法。 4.因为大量使用本品或在严重受损的皮肤处使用本品,无法排除体内对小量活性成份的吸收,所以应非常注意此项警告。 5.哺乳妇女不应将本品用于胸部 |
成分 |
本品主要成份为那格列奈。 |
盐酸阿莫罗芬。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
本品为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至类白色乳膏。 |
注意事项 |
1、低血糖:本品可以引起低血糖现象,其发生的频率与糖尿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病人其他相关情况有关;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病人、伴有肾上腺或垂体功能不全的病人对降糖药比较敏感,易发生低血糖;剧烈运动、饮酒、腹泻呕吐、进食减少、或合用其他抗糖尿病药物时,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对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或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发生低血糖时难以被认识;那格列奈必须餐前口服,以减少低血糖的危险;病人不准备进食时,不可服用那格列奈;2、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病人慎用;3、血糖控制失常:当病人伴有发热、感染、创伤或手术时血糖可以暂时性的升高;此时应使用胰岛素代替那格列奈;那格列奈使用一段时期后,可以发生继发失效或药效减弱;重度感染、手术前后或有严重外伤的患者慎用;4、本品具有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该作用点与磺酰脲类制剂相同;但本品与磺酰脲类制剂的相加、相乘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尚未被证实,所以不能与磺酰脲类制剂并用;5、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 6、应提醒患者驾驶或操纵机器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低血糖; 7、应定期检测血糖。 |
尚不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