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规格

100ml:盐酸替罗非班(以C22H36N2O5S计)5mg与氯化钠0.9g

10mg*16片
生产企业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83440

国药准字H20066383
说明
适应症

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用于治疗:

1.各期原发性高血压

2.肾血管性高血压

3.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 ;延缓心衰的进展 ;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4.预防症状性心衰对于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适用于:延缓症状性心衰的进展 ;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

5.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用法用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起始静滴速率为0.4ug/kg/分,30分钟后继续以0.1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与肝素联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起始剂量为10ug/kg,在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36小时。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30mL/分者剂量应减少50%。

本品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因此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均可。

原发性高血压:

根据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起始剂量为10毫克至20毫克,每日1次。对轻度高血压,建议起始剂量为每日10毫克。治疗其它程度的高血压,起始剂量为每日20毫克。常用维持剂量为每日20毫克,根据病人的需要,可调整至最大剂量每日40毫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因这类病人的血压和肾功能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特别敏感,应从较小的剂量(如5毫克或以下)开始治疗。然后根据病人的需要再对剂量加以调整。对于多数病人,服用20毫克本品,每日一次可收到预期的疗效。对近期使用利尿药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建议慎用此药(见下一节)。

与利尿剂联用治疗高血压

开始服用本品后,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对于近期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这种可能性更大。因这些病人可能有血容量不足或失盐,因此建议慎用。在开始服用2~3天前,应停用利尿剂治疗。如不可能,应从小剂量(5毫克或以下)开始,以确定其对血压的起始效应,然后根据病人的需要对剂量加以调整。

肾功能不全的用量:

一般来说,应延长马来酸依那普利的服药间隔时间和/或减少其服用剂量。

请参阅注意事项:血液透析的病人

依那普利是可透析的,非透析期中的剂量应根据血压反应的情况来调整。

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左心室功能不全:

有症状的心衰或无症状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起始剂量为2.5毫克,并应在密切的医疗监护下服用,以确定其对血压的起始效应。通常与利尿剂(如合适的话,与洋地黄)合用治疗症状性心衰。在治疗心衰开始后,如果没有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已得到有效的处理,应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将剂量逐渐增加到常用的20毫克的维持量,一次或分两次服用。这一剂量调整,可经过2~4周的时间完成,若仍存在部分的心衰体征和症状,剂量递增过程还可以加快。对于有症状的心衰病人,这种剂量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死亡的发生。

因曾有发生低血压和随后导致肾衰(更罕见)的报道,所以,在开始本品治疗的前后均应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见注意事项)。对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在开始治疗前尽可能减少利尿剂的剂量。开始用本品后出现低血压,并不表示在本品的长期治疗中将再发生低血压,也不防碍此药的继续使用。血清钾也应予以监测(参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副作用

1.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 (1) +除有禁忌症外,病人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2) §血红蛋白下降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 (3) 在PRISM-PLUS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或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均未报告有颅内出血。在RESTORE研究中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为0.1%,而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为0.3%。在PRISM-PLUS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和0.1%。在RESTORE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6%和0.3%。 (4)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或肝素单独治疗的女性和老年患者分别较男性和年轻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并发症。不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与肝素单独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相似。对这些人群不需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其他病人)。 (5)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这种下降在中断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可逆转。血小板下降到小于90,000mm3的患者百分比为1.5%。血小板下降到小于50,000mm3患者百分比为0.3%。血小板下降见于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并再次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 (6) 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发生率大于1%)与药物相关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有恶心(1.7%)、发热(1.5%)和头痛(1.1%);在对照组中它们的发生率分别为1.4%、1.1%和1.2%。 (7) 在临床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种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通常是相似的。 (8)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和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较高。但是,这些患者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肝素单独治疗组是相似的(参见上述的出血性事件)。

已证明一般情况下马来酸依那普利耐受性良好。在临床研究中,马来酸依那普利副作用的总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大多数副作用均性质轻微而短暂,不须终止治疗。下述副作用与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有关:

1.晕眩和头痛是较常见的副作用。2%~3%的病人报告感觉疲乏和虚弱。少于2%的病人报告发生其它副作用,包括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恶心、腹泻、肌肉痉挛、皮疹和咳嗽、肾功能障碍、肾衰和少尿罕见。

2.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有报道在面部、四肢、唇、舌、声门和/或喉部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但罕见(参阅注意事项)。

3.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或药物上市后发生的极罕见副作用有:

⑴心血管系统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可能继发于高危病人的血压过低(参阅注意事项)。胸痛 ;心悸 ;心律失常 ;心绞痛 ;雷诺现象。

⑵胃肠道系统肠梗阻 ;胰腺炎 ;肝功能衰竭 ;肝炎—肝细胞性或胆汁郁积性 ;黄疸 ;腹痛 ;呕吐 ;消化不良 ;便秘 ;厌食 ;胃炎。

⑶神经系统/精神方面抑郁 ;精神错乱 ;嗜睡 ;失眠 ;神经过敏 ;感觉异常 ;眩晕 ;异常梦。

⑷呼吸系统肺浸润 ;支气管痉挛/哮喘 ;呼吸困难 ;流涕 ;咽痛和声嘶⑸皮肤多汗 ;多形性红斑 ;剥脱性皮炎 ;Steven-Johnson综合症 ;毒性表皮坏死松懈 ;天疱疮 ;瘙痒 ;荨麻疹 ;秃发

⑹其它

阳痿 ;潮红 ;味觉改变 ;耳鸣 ;舌炎 ;视觉模糊

曾报道一种具有部分或全部以下症状的症候群:发热、浆膜炎、血管炎、肌痛/肌炎、关节痛/关节炎、抗核抗体阳性、血沉增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增多,也可出现皮疹,光过敏及其它皮肤病的表现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实验室标准参数的重要改变极少与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相关,但有血尿素和血清肌酐升高、各种肝的酶类和/或血清胆红质增高。这些常在停用后恢复。也曾发生过高血钾和低血钠。

还曾报道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者。

自马来酸依那普利上市后,曾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中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和粒性白细胞缺乏,不能排除这些情况与马来酸依那普利的使用有关。

禁忌

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对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也禁用于那些以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或以前曾用某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而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史的病人,以及有遗传性或自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病人,禁用本品。

成分

盐酸替罗非班 Tirofiban HCl

本品主要成分为马来酸依那普利。

性状

欣维宁为无色澄明液体。

本品为白色片。

注意事项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 1. 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 2. 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3. 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mm3。 4. 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 5. 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 6. 近期硬膜外的手术。 7. 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 8.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9. 急性心包炎。 10. 出血性视网膜病。 11. 慢性血液透析。 12. 出血的预防。 因为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盐酸替罗非班与溶栓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应监测病人有无潜在的出血。当出血需要治疗时,应考虑停止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也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13. 曾有报道发生致命性出血(见不良反应)。 股动脉穿刺部位:盐酸替罗非班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股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当要进行血管穿刺时要注意确保只穿刺股动脉的前壁,避免用Seldinger(穿透)技术使鞘管进入。鞘管拔出后要注意正确止血并密切观察。 实验室监测: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推注或负荷输注后6小时内以及治疗期间至少每天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如果证实有显著下降需更频繁)。在原先接受过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应当考虑尽早监测血小板计数。如果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小于90,000/mm3,则需要再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果已证实有血小板减少,则须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并进行适当监测和治疗。 此外,在治疗前应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且应当反复测定APTT仔细监测肝素的抗凝效应并据此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有可能发生潜在致命性出血,特别是肝素与影响止血的其它产品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联用时尤其可能。 14. 严重肾功能不全。 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

1.症状性低血压

症状性低血压极少发生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的高血压病人,由于利尿剂治疗、饮食限盐、透析、腹泻或呕吐等而致血容量不足,则较有可能发生低血压(请参阅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在无论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的心衰病人中,曾观察到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心衰程度较重的病人,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这从用大剂量利尿剂、低血钠或机能性肾功能不全就能反映出来。这类病人应在医疗监测下开始治疗,而且每当调整马来酸依那普利或/和利尿剂的剂量时,都应密切随访观察。同样的处理也适用于患缺血性心脏病或脑血管病的病人,因为在这些病人中血压下降过多可能导致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如果出现低血压,病人应仰卧,必要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短暂性低血压反应并不是继续用药的禁忌症。通常在扩充血容量后,一旦血压上升,便可给药。一些血压正常或偏低的心衰病人,服用后,可能出现全身血压进一步下降。这种作用是预料中的,且通常不必因此而停止治疗。如低血压出现症状,则有必要减少剂量和/或停止使用利尿剂和/或本品。

2.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

与所有的血管扩张剂一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于左心室流出道梗塞的病人时,应该谨慎。

3.肾功能不全

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开始治疗后发生的低血压,可使一些病人的肾功能进一步受到某些损伤,已有报道这种情况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但通常都是可逆的。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需要减少剂量和/或减少用药的次数(请参阅剂量和用法)。一些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独肾且肾动脉狭窄的病人,曾出现血尿素和血清肌酐增高,通常停止治疗可获逆转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是如此。某些以前没有明显的肾脏疾病的病人,当同时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和利尿剂时,通常有轻度和一过性的血尿素和血清肌酐的升高,可能需要减少剂量和/或停用利尿剂和/或马来酸依那普利。

4.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据报道,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马来酸依那普利)的病人,偶有报告发生面部、四肢、唇、舌、声门和/或喉的血管神经性水肿者,这可在治疗期的任何时间发生,这时应立即停用本品,并给予适当的监护,以保证在病人出院之前症状完全消退。尽管抗组织胺药物对解除症状很有用,但当肿胀局限于面、唇部位时,一般可以不经治疗而消失。血管神经性水肿伴有喉部水肿可能导致死亡。当水肿发生在舌、声门或喉部时,可能引起气道阻塞,应立即给予适当治疗,包括诸如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溶液(0.3毫升~0.5毫升)和/或立即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据报道,与非黑色人种相比,黑色人种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造成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率要高。有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无关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人,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危险性可能增高(参阅禁忌症)。 5.用膜翅目动物的毒液脱敏时的过敏样反应

当用膜翅目动物的毒液对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病人进行脱敏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过敏样反应,这种情况较罕见。在每次脱敏前,暂时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避免这一反应。

6.血液透析的病人

用高透量膜(如AN69)进行透析的同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病人,曾报告过有类过敏反应发生,对这类病人应考虑用另一类型的透析膜或用另一类的降压药。

7.咳嗽

据报道,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引起咳嗽,其特点是无痰、持续,停药后可能消失。在鉴别诊断咳嗽时,应考虑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咳嗽的可能性。

8.手术/麻醉

对于正在进行大手术或使用可能引起低血压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的病人,依那普利阻断由于代偿性肾素释放引起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如果发生低血压,且考虑是上述机制所致,则应扩充血容量加以纠正。血清钾—参阅药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