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达肝素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盐酸替罗非班(以C22H36N2O5S计)5mg与氯化钠0.9g

0.2ml:5000IU
生产企业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183440

H20170041
说明
适应症

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 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体外循环系统中的凝血。 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 -波型心肌梗死。 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起始静滴速率为0.4ug/kg/分,30分钟后继续以0.1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与肝素联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小时。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起始剂量为10ug/kg,在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而后以0.15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36小时。可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30mL/分者剂量应减少50%。

如果需要可通过测定抗-Xa以监测达肝素钠的活性。

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达肝素钠可以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也可每日二次。

每日1次用法 :200 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不需要监测抗凝血作用。每日总量不可超过18000 IU。

每日二次用法 :100 IU/kg体重,皮下注射每日二次,该剂量适用于出血危险较高的患者。通常治疗中无需监测,但可进行功能性抗-Xa测定。皮下注射后3-4小时取血样,可测得最大血药浓度。推荐的血药浓度范围为0.5-1.0 IU 抗-Xa/mL。

持续静脉输注用法:推荐的初始剂量为100IU/kg体重,每12小时可重复给药。

用本品的同时可以立即口服拮抗剂维生素K。本品治疗应持续到凝血酶原复合物水平(因子II.VII、 IX、X)降至治疗水平。通常联合治疗至少需要5天。

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预防凝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无已知出血危险 :

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不超过4小时 :剂量如下或静脉快速注射5000 IU。

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超过4小时 : 静脉快速注射30-40 IU/kg体重,继以每小时10-15 IU/kg体重静脉输注。

正常情况下,患者进行长期血液透析应用本品时,需要调整剂量的次数很少,因而检测抗-Xa浓度的次数也很少。给予的剂量通常使血浆浓度保持在0.5-1.0 IU抗-Xa/mL的范围内。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高度出血危险:

静脉快速注射5-10 IU/kg体重,继以每小时4-5 IU/kg体重静脉输注。

进行急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间歇较短,应对抗-Xa进行全面监测。

抗-Xa血浆浓度应保持在0.2-0.4 IU抗-Xa/mL的范围内。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 :

皮下注射120 IU/kg体重,每日二次。最大剂量为10000 IU/12小时。至少治疗6天,如医生认为必要可以延长。此后,推荐使用固定剂量作为延长期治疗,直至进行血管重建操作(例如经皮介入(PCI)或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除非有特别的禁忌,推荐同时使用低剂量乙酰水杨酸。总治疗周期不应超过45天,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和体重来选择剂量:

体重80kg以下的女性患者和体重70kg以下的男性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IU。

体重超过80kg(含80kg)的女性患者和体重超过70kg(含70kg)的男性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7500IU。

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中度血栓风险的患者:

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术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2500 IU,直到患者可活动,一般需5-7天或更长。

皮下注射5000 IU,每天一次,一般需12-14天,持续性活动受限的患者可更长。通常不需监控抗凝血功能。

高度血栓风险的患者(患有某些肿瘤的特定患者和某些矫形手术):

术前晚间皮下注射5000 IU,术后每晚皮下注射5000 IU。治疗须持续到患者可活动为止,一般需5-7天或更长。另外也可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术后8-12小时皮下注射2500 IU。然后每日早晨皮下注射5000 IU。

即使患者已可活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治疗应持续最多至5周。

警告 不同的低分子肝素在不同的推荐剂量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特别注意,并要查看不同产品的使用说明。

不可肌肉注射。

相容性 达肝素钠与置于玻璃瓶和塑料瓶内的等渗氯化钠溶液(9mg/ml)或等渗葡萄糖溶液(50mg/ml)相容。溶液必须在12小时内使用。

达肝素钠与其它产品的相容性尚无研究。

注射器处理的特殊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适用于使用配备针头安全套装的预灌装注射器:

按照标准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以下为标准操作方式:

针头安全套装是一个塑料的针头“收纳器”,它牢固地附着在注射器上。这两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共同成为针头安全套装。专门用于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注射操作,防止针头刺伤的意外发生。

针头安全套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者采取特定的操作步骤“启动”针头安全套装,从而在注射完成后防止针头对人体造成意外伤害。

针头安全套装附着在注射器筒上,塑料部件(收纳器)平行于注射针/针套一直延伸到针套顶端。

副作用

1.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 (1) +除有禁忌症外,病人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血红蛋白下降大于50g/L,伴或不伴有一个确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或心包填塞。 (2) §血红蛋白下降30g/L,伴有已知部位的出血、自发性肉眼血尿、呕血或咯血。 (3) 在PRISM-PLUS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或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均未报告有颅内出血。在RESTORE研究中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为0.1%,而对照组(接受肝素治疗)为0.3%。在PRISM-PLUS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0%和0.1%。在RESTORE研究中,腹膜后出血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6%和0.3%。 (4)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或肝素单独治疗的女性和老年患者分别较男性和年轻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并发症。不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与肝素单独治疗的患者相比,其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相似。对这些人群不需调整剂量(参见用法用量,其他病人)。 (5) 接受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的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这种下降在中断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可逆转。血小板下降到小于90,000mm3的患者百分比为1.5%。血小板下降到小于50,000mm3患者百分比为0.3%。血小板下降见于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并再次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 (6) 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发生率大于1%)与药物相关的非出血性不良反应有恶心(1.7%)、发热(1.5%)和头痛(1.1%);在对照组中它们的发生率分别为1.4%、1.1%和1.2%。 (7) 在临床研究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种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中通常是相似的。 (8) 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在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和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中较高。但是,这些患者的非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联合治疗组和肝素单独治疗组是相似的(参见上述的出血性事件)。

本品可能引起出血,尤其在大剂量时。常见报道的副作用为注射部位的皮下血肿和暂时性轻微的血小板减少症(I型)且通常在在治疗中可逆。可见暂时性轻至中度肝转氨酶(ASAT,ALAT)增高。罕见皮肤坏死、脱发、过敏反应和注射部位以外的出血。很少见过敏样反应和严重的免疫介导型血小板减少症(II型)伴动脉和/或静脉血栓或血栓栓塞。在进行脊柱或硬膜外穿刺或麻醉、骨髓穿刺或手术后使用硬膜外内置导管时,罕有报告出现与使用低分子肝素相关的脊柱内血肿。有报告出现腹膜内和颅内出血,其中某些可致命。 并不是以上列出的所有事件都与达肝素治疗具有因果关系。

禁忌

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对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也禁用于那些以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对达肝素钠或其它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过敏 ,例如有明确病史或怀疑患有肝素诱导的免疫介导型血小板减少症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脑出血 。严重的凝血系统疾病 。脓毒性心内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及耳部的损伤或施行手术 。因为可增加出血危险,进行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伴用局部麻醉的患者亦是禁忌。

成分

盐酸替罗非班 Tirofiban HCl

达肝素钠,本品属于低分子肝素钠。

性状

欣维宁为无色澄明液体。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明液体。

注意事项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 1. 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 2. 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 3. 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mm3。 4. 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 5. 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 6. 近期硬膜外的手术。 7. 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 8. 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9. 急性心包炎。 10. 出血性视网膜病。 11. 慢性血液透析。 12. 出血的预防。 因为盐酸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合用时应当谨慎。盐酸替罗非班与溶栓药物联用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期间,应监测病人有无潜在的出血。当出血需要治疗时,应考虑停止使用盐酸替罗非班。也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13. 曾有报道发生致命性出血(见不良反应)。 股动脉穿刺部位:盐酸替罗非班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股动脉鞘管穿刺部位。当要进行血管穿刺时要注意确保只穿刺股动脉的前壁,避免用Seldinger(穿透)技术使鞘管进入。鞘管拔出后要注意正确止血并密切观察。 实验室监测: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前、推注或负荷输注后6小时内以及治疗期间至少每天要监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如果证实有显著下降需更频繁)。在原先接受过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病人应当考虑尽早监测血小板计数。如果病人的血小板计数下降到小于90,000/mm3,则需要再进行血小板计数以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如果已证实有血小板减少,则须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和肝素,并进行适当监测和治疗。 此外,在治疗前应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且应当反复测定APTT仔细监测肝素的抗凝效应并据此调整剂量(见用法用量)。有可能发生潜在致命性出血,特别是肝素与影响止血的其它产品如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联用时尤其可能。 14. 严重肾功能不全。 在临床研究中,已证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

  本品慎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缺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性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患者。近期经手术的患者在使用大剂量达肝素钠时亦应慎重。建议在开始达肝素钠治疗前做血小板计数检查并定期监测,特别是治疗的第一周。对于发展迅速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与使用本品或其它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有关的体外实验显示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或结果未知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100000/μL),需特别注意。在使用本品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前应做血小板计数检查,并应定期复查。当出现上述血小板减少症时应停止治疗。只有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普通肝素不会引起血小板聚合反应才可重新开始治疗。治疗开始后,每周至少做2次血小板计数检查,尤其是治疗初期的前三周。重要说明:肝素所引起的II型血小板减少症不应与早期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混淆。本品对凝血时间(如血浆凝血时间 (APTT)或凝血酶时间)只有中等程度的延长作用。建议测定抗-Xa活性来用于实验室监测。为延长APTT而增加剂量可能导致药物过量和出血。一般情况下,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应用本品时,需要调整剂量的次数很少,因而检测抗-Xa浓度的次数也很少。进行急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间歇较短,应对抗-Xa浓度进行全面监测。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塞的患者若发生透壁性心肌梗死,可进行溶栓治疗。没有必要因进行溶栓而停用本品,但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在脊椎或硬膜外穿刺或麻醉前使用低分子肝素罕有报告因出现脊柱内血肿,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包括延长性或永久性麻痹的报告。当术后使用硬膜外内置导管或联合使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时,会使该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升高。当进行脊柱内或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达肝素钠注射液时,为降低出血的风险,最好在达肝素钠注射液还未发挥其抗凝血作用时插入或移去导管。当达肝素钠注射液用来预防深静脉血栓时,最后一次给药12小时后再插入或移去导管,若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则需在最后一次给药24小时后再插入或移去导管。进行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伴用局部硬膜外或脊柱内麻醉或穿刺的患者禁忌使用本品。移去导管至少4小时后才可使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当医生决定在进行脊椎或硬膜外穿刺或麻醉前使用抗凝剂时,需要特别小心并频繁监控,并及时观察任何神经功能失调的体征或症状,比如背部疼痛、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麻木或虚弱,膀胱功能失调)。护士对如何及时识别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应接受特别的培训,应要求患者一旦出现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如果怀疑出现脊柱内血肿的体征或症状,需要给予紧急诊断或治疗,包括骨髓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