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50mg |
每10粒重1g |
生产企业 |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国药集团冯了性(佛山)药业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H20133044 |
国药准字Z44022381 |
说明 | ||
适应症 |
本品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在下列情况下由特定细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和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咽颊炎链球菌族(包括咽颊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星座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多行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所致者。复杂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由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药株)、无乳链球菌、 |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沙眼衣原体所致单纯性生殖器感染;非多重耐药淋球菌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需排除梅素螺旋体的合并感染)。 |
用法用量 |
1.常规剂量:静脉滴注,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然后,每12小时50mg。替加环素的静脉滴注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一次,每次约30-60min。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推荐疗程为5-14天。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进展情况而定。2.肝功能不全患者;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A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根据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childpugh分级C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替加环素的剂量应调整为100mg,然后每12小时25mg。重度肝功能损害 |
以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感染疾病,服用前用水分散后口服直接吞服。 其疗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成人: (1) 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g。 (2) 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连用5日。对其他感染的治疗:总剂量1.5g,分三次服药,一日1次服用本品0.5g。或总剂量相同,仍为1.5g,首日服用0.5g,然后第二至第五日一日1次口服本品0.25g。" |
副作用 |
临床试验经验由于临床研究是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的,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能直接与另一种药物临床研究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而且也不能反映实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多个临床研究,共有2514例患者接受了泰阁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其中7%患者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替加环素治疗,而所有对照组患者中6%因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表1所列为到疗效检验访视为止.治疗中出现的发生率≥2%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病人对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者约0.3%。不良反应中消化道反应占大多数,主要症状包括腹泻(稀便)、上腹部不适(疼痛或痉挛)、恶心、呕吐,偶见腹胀。一般为轻至中度。偶见肝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发生率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青霉素类相似。曾见一过性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是否与阿奇霉素有关尚未证实。 |
禁忌 |
注射用替加环素禁用于已知对替加环素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 |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
成分 |
替加环素。辅料为:乳糖一水合物、盐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
本品阿奇霉素。 |
性状 |
本品为橙色或橙黄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
注意事项 |
警告全因死亡率III期和Ⅳ期临床研究发现,与对照药组相比,替加环素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升高,在全部13个设有对照组的IlI期和Ⅳ期临床研究中,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为4.0%(150/3788),对照组的死亡率为3.0%(110/3646),在对这些研究的汇合分析中,基于按研究权重分层的随机效应模型,替加环素和对照药物之间校正后的全因死亡率风险差异为0.6%(95%CI0.1.1.2),导致这种升高的原因不明,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到这种全因死亡率的升高(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
1. 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40ml/分钟)不需作剂量调整,但阿奇霉素对较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尚无资料,给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慎重。 2. 由于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3. 如同其他抗生素制剂一样,在本品疗程中,应对非敏感菌包括真菌所致的二重感染征象进行观察。 4. 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cvous-Jo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5. 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假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立,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