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对比 |
||
---|---|---|
药品信息 |
|
|
规格 |
本品规格为3.0ml/瓶,含3.6 AGC单位。 |
1mg |
生产企业 |
威世药业(如皋)有限公司 |
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批准文号 |
国药准字S20040022 |
国药准字H20060644 |
说明 | ||
适应症 |
用于颈、肩、腕综合症;腰痛症病人的疼痛、冷感、麻木等症状的缓解;症状性神经痛。 |
(1)用于颈痛、肩痛、腰痛、头痛、腰椎间盘突出、慢性疼痛等。 (2)用于脑血管意外、手术后遗症(脊髓损伤、大脑损伤)、脊髓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引起的肌强直。 |
用法用量 |
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次1支,每日1~2次。疗程通常为2周,或遵医嘱。 |
用于疼痛时: 口服,通常初始剂量为1mg,在临睡前服用,后续可逐渐增加剂量,分次服用,一次 2mg,一日 1~3 次。可根据患者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用于肌强直时: 应根据患者需要而作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不应超过一日 6mg (分 3 次服用),并可每隔半周或一周逐渐增加 2~4mg。通常一日 12~24mg(分 3~4 次服用)的用量已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每天的总量不能超过 36mg。 |
副作用 |
(1)严重不良反应 休克:因偶尔会出现脉搏异常、脉促、脉搏测知不能、胸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低血压、意识消失、哮喘发作、喘鸣、咳嗽、打喷嚏、失禁等休克症状、须密切观察,出现此种情况时,应马上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处理。 2)其他不良反应 (1)过敏:偶尔会出现发疹、荨麻疹、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该情况下应停止给药。 (2)循环系统:偶尔会出现血压上升,心动过速等症状。 (3)消化系统:偶尔会出现恶心、反胃、呕吐、口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 (4)神经系统:有时会出现困倦,偶尔出现头晕、头昏、头痛、头重感、颤抖、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冷感、红斑、潮红、出汗、冷汗、意识障碍、发呆等症状。 (5)肝脏:偶尔会出现GOT、GPT值上升。 (6)其他:有时出现面色潮红,偶尔出现感觉不适,疲劳、脱力感,一过性不适,脸颊红热,浮肿、肿胀、发烧、恶寒、发冷、寒战等症状。 |
应用低剂量治疗疼痛性肌痉挛时,不良反应极少,通常轻微而短暂。包括嗜睡、疲乏、头昏、口干、恶心、胃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血压轻度降低。应用高剂量治疗中枢性肌强直时,上述不良反应较常见且明显。 |
禁忌 |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
对盐酸替扎尼定及其他组份过敏的病人禁用。 |
成分 |
每支3ml中含有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3.6单位。辅料:注射用水。 |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替扎尼定。 |
性状 |
本品为近无色至淡黄色的水性澄明溶液,有轻微的特异气味。 |
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片 |
注意事项 |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
(1)低血压:同时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在使用替扎尼定时,应监测是否出现低血压。通过滴定剂量并监测低血压的体征和症状,可以显著降低低血压发生的可能性。和降压药需间隔2小时服用。 (2)肝功能损害:替扎尼定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任何肝损伤患者都应慎用替扎尼定。建议在基线时和达到最大剂量1个月后,或疑似出现肝损伤时,监测转氢酶水平。 (3)镇静作用:替扎尼定可能会导致镇静,某些职业如驾驶员,操作机械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患者应警惕。 (4)与CYP1A2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由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服用氟伏沙明或环丙沙星等强效CYP1A2抑制剂的患者禁用替扎尼定。 (5)超敏反应:若出现重度过敏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应停用替扎尼定,并立即就医。 (6)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25mL/min)的患者应慎重使用。 特殊人群用药: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本品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中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是否通过乳汁分泌未知,但由于本品的脂溶性,有可能进入乳汁,因此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应充分权衡利弊后,获益超过风险,方可考虑。 (2)儿童用药:本品在儿童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 (3)老年用药:本品主要在肾脏进行排泄,对于老年患者,因经常伴有肾功能低下,可导致血药浓度持续升高,因此应减少用量。本品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老年患者用药应慎重。建议对老年患者进行肾功能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