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达帕胺缓释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吲达帕胺缓释片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规格

1.5mg

5mg
生产企业

济南高华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52258

H20170298
说明
适应症

本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

用法用量

1.口服.每24小时服1片,最好早晨服用.

2.加大剂量并不能提高吲达帕胺的抗高血压疗效,只能增加利尿作用.

注:对于盐,水流失(如透析、呕吐/腹泻,利尿治疗),严重肾性高血压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时,治疗开始会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如可能,应用依那普利前应先纠正盐和/或液体流失。必要时减少或停止使用利尿剂。这些患者开始时在早晨用最低剂量的依那普利2.5mg。在初次用药、增加剂量和/或使用利尿剂时,为避免发生不可预见的低血压反应,应观察至少8小时。对于患有恶性高血压的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治疗必须在医院进行。除非有医嘱,否则按下法服药:高血压:通常的初始剂量为晨服5mg(5mg:1片依那普利,10mg:半片依那普利

副作用

大部分临床和实验室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噻嗪和相关利尿剂包括吲达帕胺可能引起下述情况:钾缺失和低钾血症,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尤其严重(见注意事项)。在临床试验中,治疗4到6周的病人,10%出现低钾血症(血钾小于3.4mmol/l);有4%的病人出现血钾浓度小于3.2mmol/l。经过12周治疗,病人平均血钾浓度降低0.23mmol/l。低钠血症伴低血容量将引起脱水和直立性低血压。伴发的氯离子缺失可导致继发性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该反应发生的几率很低,程度亦轻。在治疗期间,血浆中尿酸及血糖增加:在痛风和糖尿病的病人中应用这些利尿剂时,必须非常慎重地考虑其适应症。 血液学方面的病症,非常罕见: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高钙血症十分罕见。在肝功能不全情况下,可能发生肝性脑病(见禁忌和注意事项)。过敏反应,主要是皮肤过敏,见于以往过敏或哮喘病人。斑丘疹,紫癜,可能加重原有的急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恶心、便秘、口干、眩晕、疲乏、感觉异常、头痛等症状很少发生,而且大多随药物减量而缓解。胰腺炎非常罕见。

依那普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使用依那普利和ACEI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在治疗初期、患者有盐和/或体液流失(如已使用了利尿剂),心衰、严重高血压或肾性高血压及增加依那普利和/或利尿剂的用量时,会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并伴有头昏眼花,苍白、视觉混乱等。罕见意识丧失。以下是由ACEI过度降低血压引起的副反应:心跳过速、心悸、心率失常,胸痛、心绞痛、心肌梗塞,暂时性缺血性中风,大脑损害。肾脏偶尔可发生肾损害或者肾损害加重。在个别病例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观察发现罕有蛋白尿,有时蛋白尿伴有肾功能恶化。呼吸系统偶尔发生干咳、咽痛,声音嘶哑、支气管炎。少见呼吸困难、鼻窦炎,鼻炎、支气管痉挛/哮喘、肺浸润,口腔炎、舌炎和口干。有ACEI可以引起喉部,咽部和/或舌部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消化系统/肝偶尔会发生恶心、腹痛和消化不良。少见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在ACE抑制剂治疗期间,曾有一个综合性的罕见报道,开始时为胆汁淤积型黄疸,接着发展为肝坏死(有时会致命)。但是两者关系不清。如果出现黄疸或肝酶显著增加,应立即停止使用ACEI,并将患者置于医疗监控之下。有报道,ACEI可以导致肝功异常,肝炎、肝功能衰竭,胰腺炎、肠梗阻。皮肤,血管偶尔会发生过敏性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瘙痒,累及唇,面和/或四肢的神经血管性水肿。有引起严重皮肤反应的报道,如天疱疮、多形红斑,脱落性皮炎,Stevens-Johnson综合症或者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皮肤病变可能伴随发烧,肌痛/肌炎、关节痛/关节炎、脉管炎.浆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生、白细胞增多、ESR和/或ANA增加。如果怀疑是严重的皮肤反应,立即同主治医生联系,如果必要,必须中止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的治疗。有报道,ACEI会导致银屑样皮肤改变,光敏,脸红,出汗,脱发,甲癣以及Raynaud综合征加重。神经系统偶尔会发生头痛,嗜睡。罕见昏迷、抑郁、睡眠障碍,阳痿,外周感觉异常,平衡失调、肌肉痉挛、神经过敏、混乱,耳鸣,税觉模糊、偏侧味觉缺失。实验室检测(血,尿)偶发血红蛋白、血球容积,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罕见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在有肾功能障碍、胶原蛋白疾病以及同时服用别嘌呤醇,普鲁卡因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会发生粒细胞缺乏和凡科尼综合征。有患者发生溶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同G-6-PDH缺乏相关的溶血/溶血性贫血。但是与ACEI的因果关系没有建立。肾功能障碍患者偶尔会出现血尿浓度,血肌酸和血钾浓度增加,血钠浓度减少。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钾浓度增加(高血钾)。可检出尿蛋白排出量增加。偶尔可能出现胆红素和肝酶浓度的增加。注意如上这些实验室检查应在服用依那普利前和期间常规检验。对于初始用药、高风险(肾衰,胶原病)患者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抑制剂,别嘌呤醇及普鲁卡因胺的患者应该检查血浆电解质,肌酐酸浓度和血象。服用依那瞢利期间出现发烧,淋巴结红肿和/或咽喉炎,应立即检查白细胞计数。对驾驶和操纵机械能力/反应的影响:开始治疗时,增加剂量,换药及同时饮酒时,发生反应的次数和程度因个体情况而不同,此时须严格限制开车和操纵机器。

禁忌

对磺胺药过敏。严重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或严重肝功能衰竭。低钾血症。通常,此药不要与锂和能引发扭转性室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合用。

以下情况禁用依那普利:1.对马来酸依那普利或其它ACEI药物或其中任一成份过敏者。2.已知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如先前使用ACE抑制剂治疗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遗传性/先天性血管神经性水肿)。3.肾动脉狭窄(双侧或单删肾患者单侧)。4.肾移植后。5.血流动力学相关的主动脉或二尖瓣狭窄,或肥厚性心肌病。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7.原发性肝疾患或肝功能衰竭。8.怀孕。9.哺乳期。用依那普利治疗期间,同时使用聚丙烯腈或甲基烯丙基硫化钠高通量滤膜(如AN69)进行透析或血液过滤存在出现过敏反应(超敏反应,甚至休克)

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为吲达帕胺。

本品主要成分为马来酸依那普利,其化学名称为N-[(S)-1-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酰-L-脯氨酸顺丁烯二盐酸。分子式:C0H8NO5.C4H4O4分子量:492.52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剂。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注意事项

警告:当肝功能受损时,噻嗪及其相关类利尿剂可能引起肝性脑病。如果发生此病,应立即停止应用利尿剂。由于此药中含有乳糖,因此禁用于先天性半乳糖血症、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障碍症或乳糖酶缺乏的患者。水和电解质平衡:血钠;治疗前必须测定血钠,此后应进行规律的监测。任何利尿剂治疗都可能导致低血钠,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钠降低起初可以无症状,因此规律地监测血钠是十分必要的;在年老和肝硬化的病人,监测的次数应更频繁(见【不良反应】及【药物过量】)。血钾;钾丢失引起的低钾血症是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的主要危险。在某些高危人群中,例如在老年人、营养不良和/或多种药物治疗者、以及具有水肿、腹水的肝硬化病人、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病人,必须预防低血钾的发生(<3.4mmol/l)。在这些情况下,低血钾可以增加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增加心律失常的危险。心电图中长QT间期的患者,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医源性的,用此药都有一定危险。低钾血症和心动过缓都是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有致命危险的扭转性室速)的诱发因素。在所有上述病例中,必须更多地进行血钾监测。在治疗开始后的1周内,应进行首次血钾测定。测定出低血钾后,应进行相应的纠正。血钙;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可能减少尿中钙的排泄,引起短暂轻微的血钙升高。明显的高钙血症可能由于先前未被发现的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致。检查甲状旁腺功能之前,应停止治疗。血糖;在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监测十分重要,尤其当存在低钾血症时。尿酸;在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痛风发作的机率可能增加,应注意检测血液中尿酸含量。肾脏功能和利尿剂,只有当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成年人血肌酐低于25mg/L,即220μ mol/L)时,噻嗪及其相关利尿剂才能够完全发挥作用。在老年人,必须依据年龄、体重和性别对血肌酐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可依据Cockroft’s公式:Clcr=(140-年龄)×体重/(0.814×血肌酐),其中:年龄以“年”计算,体重单位:千克,血肌酐以微摩尔/升表示,此公式适于老年男性,对女性患者,公式所得结果还应乘以0.85。在利尿剂治疗初期,由于引起水钠丢失而造成的低血容量使肾小球滤过减少,这可能导致血中的尿素和肌酐增加。这种短暂的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对肾功能正常者没有影响;但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可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运动员;此药含有的活性成分可能造成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反应,运动员对此应予以注意。运动员慎用。对驾驶机动车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本品不会影响警觉,但某些病人可能会发生与血压降低相关的个体反应,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时,以及联合应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时。因此,可以造成有关人员驾驶机动车和操作机器的能力下降。

低血压在使用依那普利的初始阶段会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对于盐、水流失(如透析,呕吐/腹泻,利尿治疗)的患者大多数会出现此现象。同时,具有心衰的患者(有或无肾衰)绝大部分会出现低血压。对于这些患者应用依那普利必须进行监测。缺血性心脏病或阻塞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依那普利时,必须严密监护,因为可能会发生由于显著的血压下降而引起的心肌梗死或休克。对于这些患者须从最低剂量开始,而且在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剂量。如有可能,服用的利尿剂应暂时停用。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对于肾性高血压和已有的双侧动脉狭窄和单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