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巴派特片
首页 药品库 药品对比列表 药品对比详情页

药品对比

药品信息

瑞巴派特片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规格

0.1g(按C19H15ClN2O4计)

10mg
生产企业

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20541

国药准字H20031292
说明
适应症

1. 本品用于治疗胃溃疡。

2. 本品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急性加重期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充血,水肿)的改善。

本品适用于:

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2.良性活动性胃溃疡;

3.伴有临床症状的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

4.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

5.侵蚀性或溃疡性胃-食管返流征的维持期治疗。目前疗程超过12个月的药效尚未进行评估。

用法用量

1. 胃溃疡:通常成人一次0.1g﹐一天3次﹐早、晚及睡前口服。2.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急性加重期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充血、水肿)的改善:通常成人一次0.1g﹐一天3次﹐口服。

本品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应整片吞服。 1.成年人/老年患者的用药。 1)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和活动性良性胃溃疡患者:20mg(2片),1次/日,晨服。大多数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用药4周后痊愈。但有2%的患者还需要继续用药4周才能达痊愈。一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对晨服10mg(1片)片剂,1次/日的治疗量即有反应。大多数活动性良性胃溃疡需在用药六周后痊愈。但有9%的患者还需继续用药六周才可达痊愈。 2)侵蚀性或溃疡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患者:20mg(2片),1次/日,疗程为4~8周。 3)胃-食管返流征的长期治疗方案(GORD)的维持治疗:疗程为12个月,维持治疗量为10mg(1片)或20mg(2片),1次/日。一些患者对10mg(1片)/日的维持治疗量即有反应。 4)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性治疗:与适当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本品应在早晨、餐前服用,尽管用药时间及摄食对雷贝拉唑钠药效无影响,但此种给药方式更有利于治疗的进行。 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需进行剂量调节。

副作用

据国外文献报道、在被调查的10047例病例中有54例(o.54%)出现了包括临床检验值异常在内的副作用。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3035例中,有18例(0.59%)出现了副作用。在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方面未显示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间的差异。

1. 严重不良反应

(1) 白细胞减少(0.1%以下)﹑血小板减少(频度不明)、有时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这时应充分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时,应中止给药,做适当处理。

(2) 肝功能障碍(o.1%以下)﹑黄疸(频度不明*)、有时出现伴随GOT﹑GPT﹑γ-GPT﹑AL-P上升等肝功能障碍﹑黄疸,这时应充分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时,应中止给药,做适当处理。

2. 一般不良反应腹胀﹑便秘等。据资料报道服用瑞巴派特后,可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烧心﹑暖气﹑腹痛﹑腹泻﹑喉部异物感﹑肝功能异常﹑BuN升高﹑乳房发胀﹑溢乳﹑月经紊乱及过敏症状(搔痒﹑皮疹﹑湿疹)。

1.偶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光敏性反应、头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腹泻、皮疹;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ALT、AST、ALP、γ-GTP、LDH、总胆红素、总胆固醇、BUN升高;蛋白尿等不良反应。

2.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休克、心悸、心动过缓、消化不良、胸痛、肌痛、视力障碍、失眠、困倦、握力低下、口齿不清、步态蹒跚、溶血性贫血等。

禁忌

对本品成分有过敏既往史的患者禁止服用。

对雷贝拉唑钠,苯丙咪唑替代品或对该制剂制备中使用的任何赋形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成分

瑞巴派特。

雷贝拉唑钠

性状

本品为白色薄膜包衣片。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注意事项

对本品成分有过敏既往史的患者禁止服用。

1.用本品开始治疗之前应排除存在癌症的可能性。尽管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轻中度肝脏损伤患者与正常者的对照研究中,未见到明显与药物相关的安全问题,但是重度肝损伤患者初次使用本品治疗时,医生建议要特别注意.

2.服用本品时,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血液生化学(如肝酶检查)检查,如发现异常,即停止用药,并进行及时处理。

3.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