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轻度到中度的红肿、疼痛、搔痒和肿胀等,一般不需停药。注射部位反应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1个月内,平均持续3-5天,以后逐渐消失。其它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白细胞减少、头痛、头晕、腹泻、恶心、乏力、面部肿胀等。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同类产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及银屑病的不良反应相似,不良反应还有如下报道,在使用本品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严重感染
在所有临床试验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的严重感染有:肾盂肾炎、支气管炎、, 化脓性关节炎、腹部脓肿、蜂窝组织炎、骨髓炎、伤口感染、肺炎、足脓肿、腿部溃疡、腹泻、鼻窦炎和败血症。同类产品上市后,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和死亡也有报道。这些严重感染有些发生在开始使用后几周内,很多患者除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外,同时还合并有如糖尿病、充血性心衰、慢性或活动性感染。一项有关败血症临床试验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增加败血症患者的死亡率。
恶性肿瘤
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照试验(时间3-6个月)中,治疗组3435名患者中有两例患淋巴瘤,而对照组1335名患者中无淋巴瘤发生。
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开放对照临床试验中, 4650名患者接受了约9062患者年的治疗,共出现7例淋巴瘤,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两倍。
在3389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接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平均治疗时间28个月(治疗总计时间为8000患者年)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6例淋巴瘤,平均每100患者年发生0.07例。除淋巴瘤外还发现55例其他癌变,其中多数为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与常发癌种类与通常人群相似。第六个月进行的肿瘤分析表明在长达三年的观察期内,癌症病发率一直稳定在某一水平。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
免疫原性
在对接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患者进行的多个时间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抗体的检测中,约6%的患者中,至少一次检测到针对TNF受体部分或其他部分的抗体,这些抗体均为非中和性的抗体,未观察到抗体产生与疗效或不事件有相关关系。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长期免疫原性尚不清楚。
自身抗体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同的时间点采集的血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的结果显示,在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新发生抗核抗体(ANA)阳性(滴度>1:40)的患者比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组(11%)较安慰剂组(5%)高。放免试验结果显示,新发生抗双链DNA抗体的患者比例(15%)也比安慰组(4%)高。用人短膜虫法检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组为3%,安慰剂组为0。抗心脂抗体的发生的比例,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组与安慰剂组相似。在试验Ⅲ中,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组与MTX治疗组相比,自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差异。长期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尚不清楚。
神经系统
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会极偶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但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建议医生对既往有脱髓鞘病变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血液系统:
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会极偶然发生血细胞减少,包括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建议医生对有血液学异常史的患者慎用本品。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生血液系统的异常或感染的症狀(如:持续高热、瘀斑、出血及面色苍白)应立即就医,并进行血常规检测。如果有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应中止本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