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喜食片
药品库 中医内科 消化不良 小儿喜食片
小儿喜食片

规格:

国药准字Z44020327

(还有30个药企生产)

小儿喜食片的说明书 更多»
【药品名称】:
小儿喜食片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44020327
【 成 分 】:
六神曲(炒)、稻芽(炒)、麦芽(炒)、山楂、白术(炒)、枳壳(炒)。
【 性 状 】:
本品为果味薄膜衣片,除去果味薄膜衣后显褐色;味甜、微酸苦。
小儿喜食片的作用功效 更多»

健脾,消食,化积。用于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小儿喜食片的用药指导 更多»

口服,一至三岁一次2-3片,三至五岁一次3-5片,五岁以上酌量增加,一日3次。

小儿喜食片的副作用 更多»

尚不明确

小儿喜食片的注意事项 更多»

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2.节制饮食,不要偏食。3.服药一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医师咨询。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儿用量可咨询医师。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

专家视频 更多»
络活喜可以吃半片吗?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食母生片的作用与脾虚

孙健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
小儿缺铁性贫血添加辅食

邹亚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副作用

张敏州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小儿喜食片的禁忌 更多»

张桂芬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儿科

小儿喜食片禁忌症尚不明确,通常出现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而且对小儿喜食片过敏者禁用。在服用药物时最好到当地正规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然后根据个人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这样能够使病情尽快得到控制。同时在用药期间不得私自减少药量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如果病情需要还要向医生咨询。

小儿喜食片的副作用 小儿喜食片的用法用量 小儿喜食片的功效与作用 小儿喜食颗粒效果好吗?
疾病专区 更多»
同厂家药品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药品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

合作专家 更多»
相关医院 更多»
汉典中医医院

电话:010-56242047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东里133号院4号楼

靖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电话:0523-4823138 0523-4851373

地址:江苏省靖江市靖城镇骥江路346号

鹤岗市中医院

电话:0468-3237597

地址:鹤岗市向阳区红军路27号

上海嘉定区中医医院

电话:021-39921068(总机)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222号

石阡县中医院

电话:

地址:

临安市中医院

电话:0571-63723593

地址: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城中街8号

相关手术 更多»
相关检查 更多»
药品
血磷

血磷(Pi)大部分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少量则分布在人体体液中。 血磷的含量水平是受到年龄、季节以及血钙的影响,正在生长发育的小儿其血磷含量水平较高;而血磷含量水平夏季高于冬季;血钙浓度高低也会影响到血磷含量水平。

药品
血酮体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的总称,通常血浆酮体主要检测β-羟丁酸。若有糖代谢障碍,体内脂肪分解代谢加强,使酮体生成增多,若超过了肝外组织利用速度,血中酮体可增加。因此,通过监测血浆酮体,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预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药品
粪便涂片检查

粪便涂片检查有直接涂片检查,以及细菌涂片镜检。直接涂片检查主要检查粪便内是否有原虫、虫卵,用于诊断寄生虫感染或寄生虫病。细菌涂片检查属于病原学检查,主要观察粪便中细菌的数量、种类及比例的改变,可辅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药品
血清钾

血清钾(K)属于细胞内液的阳离子,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液,极少部分在细胞外液里。钾离子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中进行离子交换来保持平衡,可间接反应血清钾在细胞内液的动态变化。

药品
粪便食物残渣

食物残渣是粪便显微镜检查的常规项目之一,对于患消化系统疾病、伴有腹泻的患者可做出初步诊断。该项检查的结果中,食物残渣增多具有临床意义,不同类型的残渣成分增多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

药品
大便性状

大便性状检查属于大便常规的一般性状检查之一,虽然会受到饮食习惯、摄入量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对寄生虫感染引发的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