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3.6Neurotropin单位/3ml/支
S20140085
本品用于腰痛症、颈肩腕综合症、症状性神经痛、皮肤疾病(湿疹皮炎、荨麻疹)伴随的瘙痒、过敏性鼻炎、亚急性视神经脊髓病后遗症的冷感、疼痛、异常知觉症状。
1、腰痛症、颈肩腕综合症、症状性神经痛、皮肤疾病(湿疹皮炎、荨麻疹)伴随的瘙痒、过敏性鼻炎:通常成人每日1次通过皮下、肌肉或者静脉内注射3.6个神经妥乐平单位。根据年龄和症状可酌量增减。
2、SMON病的后遗症的冷感疼痛异常知觉:通常成人每日1次通过静脉内注射7.2个神经妥乐平单位。
副作用(偶尔:0.1%以下;有时:0.1-5%以下;未见;5%以上或概率不明)。
1、严重副作用
休克:因偶尔会出现脉搏异常、脉促、脉搏测知不能、胸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紫绀、低血压、意识消失、哮喘发作、喘鸣、咳嗽、打喷嚏、失禁等休克症状,须密切观察,出现此种情况时,应马上停止给药并采取适当处理。
2、其他副作用
(1)过敏症:偶尔会出现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该情况下应停止给药。
(2)循环系统:偶尔会出现血压上升,心动过速等症状。
(3)消化系统:偶尔会出现恶心、反胃、呕吐、口渴、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
(4)神经系统:有时会出现困倦,偶尔出现头晕、头昏、头痛、头重感、颤抖、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冷感、红斑、潮红、出汗、冷汗、意识障碍、发呆等症状。
(5)肝脏:偶尔会出现GOT、GPT值上升。
(6)其他:有时出现面色潮红,偶尔出现感觉不适,疲劳、脱力感,一过性不适,脸颊红热,浮肿、肿胀、发烧、恶寒、发冷、寒战等症状。
对本剂有过敏反应既往史的患者禁用。
本品主要成分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
本品为无色-淡黄色的澄明液体,无味或稍有微辛味。
1、肌肉注射时:为了避免对组织、神经等的影响,要考虑以下几点:
(1)避开神经走行部位。
(2)注射针刺入后,若患者主诉疼痛剧烈或发现有回血现象,应立即拔出针,更换部位后注射。
(3)注射部位有时可出现疼痛、硬结。
2、配伍时:在同安定注射剂或者盐酸阿密替林注射剂混合时,因会产生沉淀故不宜混合配伍。
3、打开安瓿时:为了避免混入异物,应用酒精棉等清洁安瓿的开口处后打开。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因为尚未确立妊娠期间以及哺乳期间给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对孕妇、有怀孕可能的妇女,以及哺乳期妇女,仅在判断治疗上的有益性大于危险性的条件下方可服用。
5、儿童用药:尚未确立早产婴儿和新生儿的给药安全性问题(没有使用经验)。
6、老年用药:一般来说,高龄患者的生理功能低下,故应在注意观察患者状态的同时,慎重使用。
7、药物过量:尚无系统研究资料。
1、对于疼痛的作用:
(1)镇痛效果试验(小鼠):本药在各种镇痛试验中均显示有轻度的镇痛效果。另一方面,对于SART反复寒冷应激负荷所造成的痛觉过敏状态,本药显示出极其显著的镇痛效果。
(2)体内镇痛机制的活性化作用(小鼠):本药的镇痛作用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内镇痛机构之一的下行性抑制系统产生的激活作用得以实现的。
①通过SART应激负荷引起痛觉阈值逐渐下降,并于5日之后处于长期应激性痛觉过敏状态。对该过敏状态可通过连日使用本药,出现药量依赖性改善。
②通过使用单胺前体物质,可使SART应激负荷所引起的痛觉过敏状态得到抑制。另一方面,本药对痛觉过敏状态的改善作用,在使用单胺神经抑制药物时则受到阻碍。
③本药的痛觉过敏改善作用,按腹腔内给药[腰部蛛网膜下腔内给药[小脑延髓池内给药的顺序递增,并且将下行性抑制系统的通过部位从胸椎位置切断之后,造成改善作用减弱。
④?对于下行性抑制系统的五羟色胺神经元起始部(延髓正中缝核),本药具有使其降低的功能恢复正常的作用。
此外,由于本药的镇痛作用不受纳洛酮的拮抗,所以从这点看出,本药是同类鸦片肽非相关条件下对下行性抑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的。
2、对于冷感、知觉异常的作用:
(1)对于丘脑下部神经元的作用(大鼠):
从神经生理学研究上发现具有改变丘脑下部神经元散发活动的作用。由此可表明本药对感觉性神经元散发活动方式异常有修补调整作用,而此种异常被视为构成神经痛和知觉异常的原因。
(2)对于末梢血液循环的改善作用:
①对于因使用氯碘喹啉所出现低温负荷后的皮肤升温迟缓具有改善作用(温度记录法、大鼠)。
②对于角叉菜胶炎症足的浮肿虽然无效,但在炎症足的血液停滞方面有改善作用(温度记录法、氢气清除率法)。同时,对于短暂性的痛觉过敏也具有改善作用(大鼠)。
③对于因SART应激负荷引起的皮肤血流量上升以及胃部血流量的下降均具有改善作用(小鼠)。
(3)植物神经调整作用:
①对于因SART应激以及不自由浸水应激负荷造成的游离十二指肠的乙酰胆碱(ACh)反应力降低或者亢进两方面,本药均具有使其恢复正常状态的治疗作用(小鼠)。
②对于因SART应激负荷引起的脑内(丘脑下部、基核)Ach神经元的兴奋、十二指肠Ach含量的上升、毒蕈胆碱m-Ach受体密度的降低,本药均具有使其恢复正常状态的治疗作用(大鼠)。
③对于不自由应激负荷引起的脑内(丘脑下部、扁桃体、中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兴奋也有改善作用(大鼠)。
3、抗变态反应性作用:
(1)对于因被动型过敏反应、致敏肠系膜mastcell的抗原刺激引起的脱颗粒(大鼠)、以及通过致敏肺切片的抗原刺激所引起的组胺游离(豚鼠)等I型变态反应,本药均有抑制作用。
(2)本药对于因副交感神经兴奋药物导致的鼻汁分泌亢进具有抑制作用。此外,对鼻粘膜m-Ach受体密度的上升具有抑制作用(SART应激豚鼠)。
(3)对于鼻变态反应患者以及诱发性鼻变态反应(豚鼠)症状中出现的鼻粘膜m-Ach受体密度的上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此外,本药对于肾上腺素性α1、β受体密度的下降不产生影响。
(4)对于花粉变态反应患者在布里克试验中对花粉抗原的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5)对于P物质的皮肤内给药所产生的红斑具有减轻作用(人)。
4、镇静作用:
(1)对于长时间隔离饲养动物的攻击性行动具有轻度驯服作用(小鼠)。
(2)在以大鼠的皮肤电反射(GSR)的变化为指标情况下,发现对于各种外来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性兴奋状态具有镇静作用(大鼠)。
5、其他药理作用:
(1)对于疼痛性疾病患者患部的皮肤温度下降具有改善作用(温度记录法评价)。
(2)对于足趾压迫刺激所引起的缓激肽类物质的游离具有抑制作用(大鼠)。
(3)不阻碍前列腺素的生化合成。